R——收集范围内居住人口数量(人);
C——预测的人均生活垃圾日排出重量(t/人•d);
A1——生活垃圾日排出重量不均匀系数A1=1.1~1.5;
A2——居住人口变动系数A2=1.02~1.05。
A.0.2生活垃圾收集点收集范围内的生活垃圾日排出体积:

式中: Vave——生活垃圾平均日排出体积(m3/d);
A3——生活垃圾密度变动系数A3=0.7~0.9;;
Dave——生活垃圾平均密度(t/m3);
K——生活垃圾高峰日排出体积的变动系数K=1.5~1.8;
Vmax——生活垃圾高峰日排出最大体积(m3/d)。
A.0.3生活垃圾收集点所需设置的垃圾容器数量:

式中: Nave——平时所需设置的垃圾容器数量;
E——单支垃圾容器的容积(m3/只);
B——垃圾容器填充系数B=0.75~0.9;
A4——生活垃圾清除周期(d/次);A4当每日清除1次时,A4=1时;每日清除2次,A4=0.5时;每2日清除1次时,A4=2,依次类推;
Nmax——生活垃圾高峰日所需设置的垃圾容器数量。
附录B 生活垃圾转运量计算
B.0.1生活垃圾转运量计算方法:

式中: Q——转运站生活垃圾的日转运量(t/d);
n——服务区域内居住人口数;
q——服务区域内生活垃圾人均日产量(kg/人•d)按当地实际资料采用,若无资料时,一般可采用0.8~1.8kg/人•d;
δ——生活垃圾产量变化系数按当地实际资料采用,若无资料时,一般可采用1.3~1.4。
附录C 垃 圾
C.0.1垃圾、粪便码头所需要的岸线长度应根据装卸量、装卸生产率、船只吨位、河道允许船只停泊档数确定。码头岸线由停泊岸线和附加岸线组成。当日装卸量在300t以内时,按表C.0.1选取:
表C.0.1 垃圾、粪便码头岸线计算表

当日装卸量超过300t时,码头岸线长度计算采用公式C.0.1,并与表C.0.1结合使用:
L=Qq+I (C.0.1)
式中: L——码头岸线计算长度(m);
Q——码头垃圾或粪便日装卸量(t);
q——岸线折算系数(m/t),见表C.0.1;
I——附加岸线长度(m),见表C.0.1
本规范用词说明
1、执行本标准条文时,对要求严格程度不同的用词说明如下:
1) 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
正面词采用“必须”;
反面词采用“严禁”。
2) 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
正面词采用“应”,
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
3) 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
正面词采用“宜”或“可”;
反面词采用“不宜”或“不可”。
2、条文中指定应按其他有关标准、规范执行时,写法为“应符合……的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