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武汉市公共厕所建设规划思路
1、发展方向与目标
着重体现人文关怀,改善公厕对环境的不良影响和对自然资源的节约、循环利用等诸多方面的功能,有效控制环境污染,节水、节能环保化运行。在与社会发展水平相协调的前提下,加快建设进度,分阶段建设设施先进、富含时代气息和人文内涵的公共厕所,使武汉市公共厕所达到布局合理化、设施现代化、内外美观化、功能多样化、管理秩序化、清洁卫生标准化的要求。据《武汉市城市环境卫生发展规划》(1998~2020)中公共厕所(中心城区)发展指标数量:2010年为1400座(含100座活动公厕),2020年为1600座。
2、建设规划
应当根据城市发展、街道分布、固定居民和流动人口的变化情况,编制《公共厕所设置详细规划》,并将其纳入城市总体规划中。规划基本要求包括:
⑴数量适宜。新建住宅小区,每5000人设置一座;旧城平房区,每200~500人设置一座;商业闹市区每300米设置一座;街心花园广场每处至少1座,每平方公里不少于4座。
⑵布局合理。公共厕所有适宜的密度分布,做到使用方便,满足需求。
⑶选址恰当。选址应临近道路,易于发现,与周边环境协调,与周边建筑物有适当的间距,不影响其它建筑物功能。
⑷环境协调。因地制宜、适当配置、宜选址于路边、街角、绿化点外缘、转角空隙;式样不过于突出或铺张,用绿化或其他景物点缀陪衬;造型美观,与周边建筑融为一体。
3、设置形式和标准
独立式建筑将是今后武汉市新建公厕的基本形式。由于用地选址日益困难,因此部分新建公共厕所还应考虑以附建式建设,但应设置单独出入口和管理间。在人流量高度集中、用地高度局限的地段,适当设置移动式的公共厕所。
根据发展的要求,新建的公共厕所标准一般不低于《城市公共厕所设计标准》(CJJ14-2005)中规定的二类标准,至2010年一类公共厕所应达到20%。繁华街道、景观道路、窗口地带、旅游景点新建、改建公共厕所一律采用一类标准建设。
4、“十一五”期间公厕建设方案
以创建文明城市,促进“和谐武汉”和“宜居城市”建设为目的,通过政府扶持和市场运作,转换公共厕所规划、投资、设计、建设、管理、经营、保洁等一系列运作机制,推动现有公共厕所在“十一五”期间全面改造,新建一批满足国家标准要求,设施先进、运行环保与周围环境协调的公共厕所,使武汉市的公共厕所数量和布局基本符合实际需求。
公共厕所服务体系“十一五”期间内采取以环卫公厕为主,以社会单位厕所对外开放为辅,用活动公共厕所补缺的方针。要达到2010年固定公厕数1300座的目标,“十一五”期间必须新建公共厕所500座;要达到一类公共厕所超过20%的目标,至2010年一类公厕拥有量应达到260座,需新建或改建230座,并对现有30座一类公厕进行升级改造。同时,根据新标准的要求,对全市范围内的旧有公厕进行全面的维修改造升级,提升公厕整体建设和设施水平,尤其是对三类公厕(含旱厕)、危厕、待拆公共厕所进行全面的维修改造和选址还建。
“十一五”期间,武汉市还将建设5座左右的示范性公厕,主要建设于旅游区域、广场、车站等重点窗口地带,建设标准按《旅游厕所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GB/T 18973-2003)中四星级或五星级标准控制,并应具备节水、节能、环保、高科技概念,作为武汉市公厕建设的标榜和形象展示。另外,适应一些全国性的赛事或展会的举办以及黄金周中大量游人的需要,至2010年添置100座左右活动公厕,建设标准按二类公厕考虑。
根据公厕新建、改造维修等不同的建设内容,“十一五”期间,武汉市公厕建设改造升级需要投资43560万元。
武汉市有开放价值的社会厕所有1000座左右,“十一五”期间出相关政策措施,争取500座社会公厕向公众开放,以作为环卫公厕的重要补充,使群众生活更加方便。要求开放厕所的场所包括宾馆(饭店、旅馆)大堂、餐饮场所、文化体育娱乐场所、购物场所、加油加气站、机场、火车站、公共电汽车站和长途客运汽车首末站、地铁和城铁车站、高速公路服务区等。
公厕向市民免费开放后,政府必须支付公共厕所运行和维护费用,同时补贴社会单位厕所向公众开放而增加的运行成本,以维护社会公平和提高商家开放厕所的积极性。
5、2006年公厕建设内容
2006年,武汉市的公厕建设以危厕、旱厕和低标准公厕改建为主,重点为中心城区的公厕新改建,同时购买少量的移动厕所补充重要地段公厕数量和分布的不足。具体建设内容包括:在全市66条主要干道的适当地段新建固定公厕37座;新增设活动式公厕6座(含车载式1座);原址拆除重建公厕15座(主要是三类公厕和危厕的改造重建);改造维修公厕142座,主要是旱厕接自来水、污水接排水管网,破旧公厕屋面整治和更换装饰材料,提高使用功能,设施和建设标准升级;对公厕指示标识进行全面的清理,补全公厕指示牌,并着手建立武汉市公共厕所导厕系统,方便市民快捷就近如厕。新建公厕将优先设置在景观道路、繁华街道、窗口地带、广场游园等处。在此基础上,鼓励主次干道和商业繁华区、风景名胜区等重点地段商业网点、企业事业单位的内设厕所,在具备适当条件后向社会开放。2006年的公厕建设资金将达到4800万元左右。
版权声明
1、凡注明"来源:环卫科技网" 的所有作品(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本网站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环卫科技网及/或相关权利人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环卫科技网及其所有公众号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环卫科技网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2、如需申请授权或投稿,请联系:15275181529(电话同微信),经授权后 ,方可转载并注明来源与作者。
3、如需商务合作,请联系:15550005077(电话同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