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享受型
一般我们对公厕的要求就是设施完善且干净,解决完事就走人。能让人想在公厕里多待一会的除了手机应该就没什么了。
然而在尖沙咀东公共运输交汇处厕所,干净又有音乐的氛围一定会让你想多待上一会。在这里上厕所,不单是解决内急,更是在乐声中享受这个释放的瞬间。
(伴着乐声,到此一游)
7、人文关怀型
小编唯一感受到人文关怀的公厕便是海港城的厕所了。还记得那个公厕在海港城的海运大厦的G层,有一位超赞的做清洁的老爷爷。
老爷爷会和每个进厕所的人用广东话说“你好”,和每个出厕所的人说“拜拜”。就凭这两句问候,小编时常“脑子一热”,感到一股购物消费欲望涌上心头。在冷冰冰的营销售卖之间,只有这个老爷爷给了我亲切的人文关怀。
(圣诞中的海港城)
二、香港公厕二三事
1、最初香港建公厕居然是为了收集粪便?
香港的公共厕所由来已久,其最初建设的目的也是让小编大开眼界...
中大亚太研究所副研究员庄玉惜常年研究香港的公厕议题。根据她的发现,香港建设公厕是为保障公共卫生安全。一些地产商却看中了其中的商机,自掏腰包在自己的地产社区中修建公厕,目的是为了收集粪便,当肥料售卖赚钱。
20世纪初,当外界对粪便的需求骤减,这样的政商合作渐渐消失,建设和管理公厕的职责回到了政府手中。
2、公厕翻新计划
2000年起,一项庞大的公厕翻新计划开始,计划涉及全港大约800个公厕。
工程量很大,毕竟大约有138个公厕10多年来都没有翻新;其中29个公厕更是300人/天的高用量公厕。成年污垢不好清理;设施老化,全部换新费钱。为此社会各界也是争议不断。
(图:公厕大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