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农村厕改的思考与探索:农村 更需要“厕所革命”!

2018-08-10 今日海南 作者:周静 A+  A-

  基层网底管理作用发挥不充分。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任何一项工作,最后都要靠镇村级基层组织去推动落地生根;任何部门的管理,也需要依靠基层组织去补充、补位。在建设改造农村厕所工作上,基层组织工作人员不能仅限于上传下达、邯郸学步,甚或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要善于思考,多提出适合农村实际和农民需求的好思路、好点子,指导、规范各项行为,及时反馈信息,充分发挥好基层桥梁堡垒作用。

  工作缺乏合力。农村污水处理的职能涉及环保、水务、卫生多部门,衔接得好,会合理规划、科学建设;处理不好,部门之间的工作各行其道。缺乏沟通、统筹,就会致使一件事没有人管,或者大家都来管,下面不知听谁的,要么混乱建设,要么重复建设。如,乡村改造规划建设房屋、道路时,没有考虑周全厕所污水处理涉及的化粪池、管网、集中处理设施的建设,导致建设化粪池、管网、集中处理设施时需要二次、三次开挖,甚至无地可建;建设厕所污水处理设施时,缺乏考虑选址合适与否,对将来房屋村舍改造的妨碍程度,导致化粪池可能建在房屋通道中间,开口接管处影响通行;化粪池建成后,部门联合验收的配合程度不高,化粪池的质量、功能能否达到标准不能确定,影响日后使用效果。

  监管职责履行不到位。2010年,住建部提出了农村污水治理要以厕所污水治理为第一目标,实行“四个统一”模式,即“统一设计、统一招标、统一施工、统一验收”。虽然农村厕所污水治理统一了化粪池建设标准,但由于没有统一设计、统一招标、统一施工,化粪池建在哪、建多大、开不开孔、接不接管、做不做防渗很大程度都由农民自己说了算;验收虽然基本统一,但由于标准执行不够严,建设结果因此五花八门,粪水下渗或外排对保护地下水源和河流湖泊水质依然有较大影响;后端缺乏对化粪池无害化指标的有效监测,厕所改造效果有待评价。

  资金不足。三格化粪池、三联通沼气池建设成本高,一个普遍在6000元以上,多的达到1万多。随着2014年中央和省级资金补助相继取消,仅靠市县不足1000元的补助对农民促进力不强,农民支持配合改厕的积极性不高,工作阻力增大,有些农民既要应付政府的强制政策又想节约成本,便会想方设法省略建设环节,降低建设成本,做出来的厕所和化粪池自然功效减弱。

  对海南农村改厕工作的建议

  2016年2月,省政府印发《海南省美丽乡村建设五年行动计划(2016-2020年)》,提出了扎实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推进我省农村基础设施和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快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高标准建设美丽乡村,农村污水得到有效治理的总体目标,要求从2016年开始,所有新建、改建的农村住宅均要配套建设卫生厕所、加快现有无卫生厕所住宅的改厕工作。2017年1月,我省印发《关于推进卫生与健康事业改革发展建设健康海南的实施方案》,提出到2020年,全省全面完成农村改厕工作。要实现这个目标,还需要做好以下5方面的工作。

发表评论
0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