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旧垃圾填埋场:世界最大的生态修复案例——以武汉市金口垃圾填埋场为例

2016-07-04 中兰环保 作者:曹丽 等 A+  A-

  三、填埋场场地调查

  经过充分的工程地质勘察和污染调查后(主要包括全线地形、地貌、岩性、地质构造、不良地质、水文气象、地震等工程地质条件和填埋气、渗滤液、垃圾土、周围大气、水、土壤等污染状况),将金口填埋场污染区分为四个分区。北部扩征区为Ⅰ区,南部填埋库区分为三区,其中Ⅰ区呈直角梯形,垃圾堆填时间较长;Ⅱ区近似长方形,为大填埋区西半部分,垃圾堆填时间较短区;Ⅲ区近似长方形,是大填埋区东半部分,主要为垃圾翻填区,垃圾填埋时间较短;Ⅳ区同样近似长方形,为沿张公堤的堤防控制区,垃圾填埋时间较长。(分区简略介绍。)

  根据场地污染调查情况和填埋场场地稳定化利用的判定要求(GB/T25179-2010)(表1),金口垃圾填埋场修复后作为永久性公园,各指标至少应达到中度利用要求,部分人流密度较大区域(如北门),应达到高度利用要求。根据前期场地调查,现状场地I区与Ⅱ区接近低度利用场地标准要求,为非稳定区;Ⅲ区与Ⅳ区垃圾接近中度利用场地标准要求,为基本稳定区。四个区域均不能满足拟建工程建设要求,需要进行生态修复。

表1:填埋场场地稳定化利用的判定要求(GB/T25179-2010)

填埋场场地稳定化利用的判定要求(GB/T25179-2010)

  四、简易垃圾填埋场治理技术及比较

  目前国内外存量垃圾的治理通常采用以下几种技术。(见表2)

  1.规范封场技术,即采取覆盖封场的方法,保持堆体厌氧环境下人为控制污染物的有序排放,成本不高,工艺简单,主要包括堆体整形坡度、渗沥液和填埋气导排、防渗、封场覆盖等。该技术是目前我国应用最多的老填埋场修复技术,如杭州天子岭填埋场、深圳玉龙坑垃圾填埋场和宝安阿婆髻垃圾填埋场、湖北省枝江填埋场等。

  2.开挖筛分/转运,即将垃圾全部挖出后进行筛分处理或转运至其他填埋场回填处理,主要工序包括:挖掘、筛选、回填、外运等。该技术可彻底消除污染源,但通常投资较高,且存在爆炸等各种安全隐患,我国应用实例有北京北天堂垃圾填埋场和三海子郊野公园等。

  3.好氧修复技术,即以好氧生物反应器为核心的垃圾填埋场治理成套技术。在美国、德国、意大利等国成功应用20年,如德国Kuhstedt、意大利Landfill C、美国NewRiver Regional等,我国的首个实例是北京黑石头消纳场(2008年)[1]。该技术可广泛应用在有垫层或无垫层的正规或非正规垃圾填埋场上,适用于封场后或正在运行的垃圾填埋场[2]。其基本原理是将垃圾填埋场视为一个巨大的“容器”,在填埋堆体中埋设注气井、注液井和排气井,使用高压风机,通过管道和注气井,将新鲜空气加压后注入垃圾深处,同时把垃圾中的二氧化碳等气体抽出,并对反应物的温度与垃圾气体进行监控,同时将收集的渗滤液和其他液体回注至垃圾堆体,激活垃圾中的微生物再生,创造出一个比较理想的有氧反应环境,使反应达到最佳状态,从而加速垃圾场场地稳定[3]。该技术最大优势是治理周期短,一般厌氧自然降解过程需要50-100年,才能完成的垃圾降解稳定化历程[4],新技术在1-3年时间内即可完成。并且在修复过程中气体产物为二氧化碳而,非传统厌氧过程中的甲烷,大大减少温室效应。另外垃圾渗滤液通过回灌直接消耗在垃圾填埋场中,水质改善,外排量减小,污染强度降低[5]。

表2:填埋场治理技术比选

填埋场治理技术比选

  五、金口垃圾填埋场治理方案和效果

  金口垃圾填埋场治理方案设计、建设、运行、验收等均经过专家多次考察、比选、论证,且充分参考并优化了国内外现有经验,并且与园博会建设衔接,在建设运行中对各种问题及时采取合理的措施,力求经济性与治理效果的双赢。

发表评论
0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