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洁路上的平凡人生——记苏州市劳动模范环卫工人徐彩英

2012-07-25 苏州环卫 作者:孙丽 A+  A-

  又是一年五一时节,今年我局始终奋斗在环卫一线的环卫工人徐彩英同志获得了苏州市劳动模范称号。

  “请不要乱扔烟头,环境要靠大家共同爱护。”话音刚落,一张消瘦的脸抬了起来,不大的眼睛盯着刚把烟头扔到地上的小青年,小青年回头看看这双执著的眼睛,乖乖拾起烟头丢到不远处的垃圾箱。这样的场景不知重复过多少次。这位朴实平凡的中年妇女,便是昆山市城市管理局环境卫生管理所工人徐彩英。一个簸箕,一把扫帚,一辆垃圾车,伴她在清洁路上走过了整整17个春秋,一个普通而又平凡的身影定格在了鹿城人们的心中。

  徐彩英同志既是环卫所的一名普通职工,也是2012年度苏州市劳模,现年50岁,1995年选择了平凡而崇高的环卫清扫岗位,成为了昆山市环卫所的1名清扫工人。在环卫所这个大家庭一干就是17个春秋,十七年如一日,默默无闻的战斗在工作的第一线。以“脏了我一人,洁净千万家”的行业精神,把青春年华无私地奉献给了执着追求的环卫事业,井言传身教的引导了一批批环卫新人,用五尺扫把在大街上谱写了一曲爱岗敬业、无私奉献者的歌曲。

  一线的工作:“最苦最累只为换城市洁容”

  当万籁俱寂、沉睡梦里时,她的扫帚是最早的“钟声”;当万家灯火、共享天伦之时,她在静静地扫着大街…“只要环境卫生好了,苦一点、累一点也值!”在老城区前进路以北(包括前进西路)的区域,面积达31万平方米,这里就是环卫工人徐彩英负责的街面保洁工作路段。由于人流量大,交通情况复杂,这里也是老城区保洁责任面积最宽、难度最强、工作量最大的路段,但她毫无怨言倾注心血一干就是十几年,让这条曾经谁都不愿意接手的路段连续4年都被评为卫生示范路段。

  1995年由于原先的企业经营不善,徐彩英成为了一名下岗职工,下岗以后徐彩英在众多行业中选择了环卫工作进行了人生的第二次就业。然而第一次拿着跟人高的大扫把,她觉得特别不好意思,上班作业时一顶大草帽,一副大口罩,还有一身宽大的工作服,将自己从头到脚武装起来,怕被人瞧不起,其中的滋味深有体会。但执着的性格,让她摒弃了怕丑、自卑的心态,振作精神投入到清扫保洁工作中,向老环卫工人学习、请教。

  由于路段保洁压力大,往往凌晨4点一直到晚上9点都要对负责的区域进行保洁清扫,因此日平均工作在经常都在10多个小时以上。全部的精力投入到工作中,作为一名妻子她无法尽到照顾家庭的责任。由于工作辛苦,回到家里经常都是碰到床就睡着了。家人、身边的朋友、亲戚都劝她放弃这份又脏又累的工作,但徐彩英总是说,环卫工人的工作是脏、是累,但是总得有人干。虽然有人看不起这份工作,但是这段时间还是有很多人对自己的工作表示肯定。徐彩英下定决心:既然干上了,就要干出一个样。正如她自己所说:“任何工作都需要人去做,我既然选择了这份职业,就要全心地去爱这份工作,就有责任和义务把它干好”。

  环卫工作也要创新“改变只为城市更美丽”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2003年徐彩英由于工作出色,担任了该区域内的片长,在负责清扫的同时,还要协调该区域63名清扫保洁人员的合理搭配。虽然环卫工作又累又辛苦,但用什么方法可以提高环卫作业的效率和效果?在哪些方面可以规范化、统一化管理来保障环卫作业的质量?徐彩英在实践中总是在思考这些问题。善于观察、善于总结的她慢慢地就积累了一套技能和技巧。最有效的清扫姿势、如何保障作业时的安全、如何把握段面的重点和难点……徐彩英通过反复实践总结出的方式方法在环卫工人中推广开来,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和质量。

  2003年担任片长以来,她不断探索清扫保洁新模式,将“二清扫二保洁”改进为全天候清扫保洁,街面清扫与死角;清运垃圾,做到日清日产,保持垃圾容器周边整洁,上门收运垃圾模式,极大地提高了清扫保洁质量。在这几年里,无论天寒地冻,无论刮风下雨,都一如既往,在黎明时分走上岗位,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带着一身疲劳回家。由于少数居民有垃圾不倒入垃圾桶的陋习,她一方面挨家挨户宣传,与店主、户协商上门收运垃圾服务,另一方面加大巡查力度,晚上十点左右在路面巡查,有效遏制店家或建筑垃圾的乱倒偷倒现象。

  最真切的心愿:“环境越干净,大家生活越舒心”

  这几年来,在我市老城区的大部分街巷里都留下过徐彩英辛勤忙碌的身影,由于她不懈的努力和出色的工作,获得各项荣誉。区域内的主干道亭林路被评为文明示范窗口与示范路:2011年荣获苏州市五一劳动奖章:连续多年获城管系统先进工作者。在荣誉面前她不骄傲,不满足,继续提高自己的工作标准。在日常工作中,她始终坚持“脏了我一个,洁净千万家,的环卫作业精神,无怨无悔,默默奉献。

发表评论
0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