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填埋厂渗滤液处理工程设计

2012-07-09 甘肃科技 作者:赵景峰 陈莉玲 A+  A-

2.6MBR池
  MBR池由AO生物池、膜过滤出水池、污泥泵井组成,污泥负荷Fw=0.4kgBOD5/(kgMLSS•d),污泥浓度为8g/L。AO生物反应池包括缺氧区和好氧区,缺氧区主要进行反硝化反应,将好氧区回流混合液中硝态氮及亚硝态氮还原为N2,好氧区主要去除有机物,并进行硝化反应,利用硝化菌将氨氮氧化为硝态氮及亚硝态氮;为满足生物脱氮的要求,将好氧区末端污泥混合液回流至缺氧区,回流比400%~800%。缺氧区采用潜水搅拌机进行搅拌,好氧区采用薄膜管式微孔曝气器进行充氧曝气[6]。
  AO池出水采用内置膜过滤,膜组件设于膜过滤池内。与传统生物处理工艺相比,MBR微生物菌体通过高效膜过滤系统从出水中分离,确保颗粒物、微生物和与COD相关的悬浮物安全地截留在系统内,可以提高系统内的污泥量,从而培养出大量的硝化菌,大大提高氨氮的去除率。膜组件需要定期在线清洗和离线清洗,在线清洗时,药剂用泵提升送至膜出水管路进行清洗;离线清洗时,用电动葫芦将膜组件起吊至系统外膜清洗池进行清洗。
  MBR池出水由抽吸泵提升至出水池,剩余污泥采用剩余污泥泵提升至污泥池。
  出水池储存MBR系统出水,然后用泵提升入纳滤系统,出水池水力停留时间6.5h。
  设计MBR池1座,其中缺氧区(A池)分1格,尺寸为18.0m×9.0m×6.2m;好氧区分2格,单格尺寸为25.0m×9.0m×6.2m;膜池(UF池)分1格,尺寸为12.0m×5.0m×6.2m;出水井分1格,单格尺寸为5.0m×3.0m×6.2m;污泥泵井分1格,单格尺寸为5.0m×3.0m×6.2m。
  配备液下搅拌机(设于缺氧区)2'台,直径2000mm,功率5.5kW;配备硅橡胶膜管式曝气器1250个,通气量6.0m3/h•m,规格L=1000mm,de70;配备污泥回流泵3台(2用1备),流量67m3/h,扬程5.0m,功率2.2kW;配备剩余污泥泵3台(2用1备),流量35m3/h,扬程10.0m,功率3.5kW;配备内置膜(浸入式膜)48套,单组膜尺寸534mm×420mm×1523mm,单组膜面积20m2,膜设计通量18L/m2•h;配备抽吸泵3台(2用1备),流量7.0m/h,扬程8.0m,功率1.5kW;配备出水泵2台(1用1备),流量18ma/h,扬程35m功率5.5kW;配备电动葫芦1台,起重量2.0t,提升高度9m,功率(3.0+0.4)kW。
2.7膜清洗池
  膜清洗池用于膜组件清洗,根据膜污染情况,膜清洗采用酸(柠檬酸或草酸)、碱(次氯酸钠)清洗。
  设计膜清洗池1座,(分2格),单格尺寸为3.0m×1.5m×3.0m。
2.8膜处理间
  设纳滤系统进一步去除污水中有机物、SS及氨氮等污染物。为了尽量减少浓缩液的排放量,本工程设计纳滤系统总回收率为85%,整套纳滤系统分三段,串联运行。纳滤膜处理装置、回用水储池设于膜处理车间内。
  MBR出水经投加酸、碱调节pH值,投加还原剂及阻垢剂、非氧化性杀菌剂后进入保安过滤器,保安过滤器出水经高压泵增压后进入一段NF,一段NF浓缩液经增压泵增压后进入二段NF;二段NF浓缩液经增压泵增压后进入三段,一段NF透过液、二段NF透过液和三段NF透过液混合后达标排放至回用水储池,回用水根据需求进行回喷或进行带压机反冲洗;三段NF浓缩液回流到浓缩液池。
  纳滤系统产生15%的纳滤浓缩液首先储存于浓缩液池内,经泵提升进行回喷。
  膜处理车间1座,平面尺寸为10.5m×7.2m。配备纳滤处理装置1套;配备轴流风机2台,流量1224m3/h,风压128Pa,功率0.12kW,α=15°。
2.9浓缩液储池
  储存NF系统产生的浓缩液。
  设计浓缩液池1座,尺寸为4.0m×3.5m×4.0m。
2.10污泥池
  污泥池用于储存初沉池污泥、厌氧池污泥及MBR池剩余污泥,为防止沉淀,采用空气进行搅拌,池内设穿孔管,空气引自脱水机房内罗茨鼓风机。污泥采用螺杆泵提升入带式脱水机进行脱水处理。
  设计污泥池1座,尺寸为4.2m×3.5m×4.85m,与初沉池合建。
2.11污泥脱水机房
  污泥脱水机房主要用于放置污泥脱水设备、调节池、污泥池搅拌用的罗茨鼓风机等。系统内污泥量约为74.62m3/d。为改善污泥的浓缩脱水性能,在污泥内投加絮凝剂PAM,投加浓度为1‰~3‰,每天投加量为3.12kg/d。
  脱水机房内采用轴流风机进行机械排风。
  设计脱水机房1座,框架结构,平面尺寸为10.0m×7.2m,与中控室、污泥堆棚合建。
发表评论
0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