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氨性浸出
经氨性溶液浸出后,不同温度焙烧残渣中各元素的浸出率如图1所示。
图1焙烧温度对氨性溶液浸出时金属离子浸出率的影响
从图1可知,Li、Co和Cu的最大浸出率分别为23.5%、0.43%和41.6%(以浸出液中的金属占电池中该金属的总量计,下同),表明经过焙烧后,电池中的Co在氨性溶液中基本上不被浸出,Cu的浸出率也不高。为了提高氨浸时Cu与Co的分离效果,提高了浸出液中NH3•H2O和(NH4)2SO4的浓度,Li、Co和Cu的浸出率分别为21.6%、1.8%和81.3%。浸出液中Co的浓度小于0.1g/L,说明氨浸可实现Co与Cu的分离。Cu被浸出的部分主要是焙烧时形成的CuO,剩余在浸渣中的Cu是金属Cu。在通入氧气(或空气)的条件下处理滤渣,在氨性溶液中可将金属Cu从浸渣中脱除。
在氨性浸出液中加入KF等氟化物,将Li以LiF的形式沉淀后,可用电解法从氨性浸出液中直接提取金属Cu。通过控制Cu、Co的浸出过程,减少了金属元素的分离工序,富集在滤渣中的Co可用现有的其他方法处理。
2.4H2SO4溶液浸出
采用酸性溶液处理电池时,通常要添加还原剂才能促进LiCoO2的溶解,使Co以Co2+的形式进入溶液。若能采用H2SO4溶液将焙烧残渣中的CuO溶解,而含Co物料留在滤渣中,就能达到Cu、Co浸出分离的目的,此法与氨性浸出相比,将会更好地与目前国内现有的Cu、Co的大多数生产工艺衔接,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图2为采用H2SO4溶液浸出焙烧残渣时,焙烧温度对Cu、Co和Li浸出率的影响。
图2焙烧温度对H2SO4溶液浸出时金属离子浸出率的影响
从图2可知,随着焙烧温度的升高,Co的浸出率下降,Cu的浸出率升高。用H2SO4溶液浸出,当焙烧温度为600℃时,滤渣中有较多的小铜片未溶解;当焙烧温度为850℃时,滤渣中只有少量细小的纯铜屑,Cu的浸出率为93.35%,而Co的浸出率为23.61%。Co的浸出率较高,说明在H2SO4溶液中,很难实现Cu、Co的浸出分离,即H2SO4溶液不具有氨性溶液选择性浸出的特点。以H2SO4溶液浸出电池中的LiCoO2,浸出率超过40%,说明LiCoO2在H2SO4溶液中有较好的溶解性,溶解过程如式(6)所示。
4LiCoO2+6H2SO4→2Li2SO4+4COSO4+6H2O+O2↑(6)
这一也说明,H2SO4溶液不适合于从含Cu、Co的电池焙烧残渣中选择性地浸出分离Cu、Co。
从图2还可知道,在800℃以下焙烧时,Li几乎全部被浸出;继续升高焙烧温度,Li的浸出率下降,原因可能是电池中的LiPF6在高温下分解生成了LiF和Li2PO4,LiF在高温下易挥发,随焙烧烟气损失,使溶液中的Li+总量降低。
2.5滤渣的XRD分析
图3为经焙烧后的电池浸出后滤渣的XRD图。
图3滤渣的XRD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