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城市回收物流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11-04-27
互联网
作者:马丽
A+ A-
二、城市回收物流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城市回收物流的现状
目前的回收物流体系将大量的废旧品仅回收到掩埋或焚烧处理的终端,其不但达不到重新利用的效果,也达不到无害化处理的要求 ,反而给环境带来破坏,未处理的废旧物占用大面积的山谷、沟壑和土地,造成资源的严重浪费。虽然一些城市在按照法律的要求,对废旧品进行分类处理,但很难达到环保的效果。
(二)、城市物流存在的问题
自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回收物流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进步,但同时面临许多困难,存在许多问题,概括为三个方面
1.管理体制问题
体制问题关系到城市生活垃圾治理的成败,包括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管理机构的设置。管理体制具有权威性,能够使城市综合治理系统的动作机制通畅高效,目前我国的城市回收物流管理体制不健全,其问题的焦点是体制变更频繁、政企不分、管干不合一缺乏管理与监督的权威性,导致物流回收主体的单一
2.回收物流管理问题
回收物流的种类、数量不稳定,以盈利为主的个人回收就只收经济效益高的产品,相当一部分污染严重且回收效益低的废品没有被回收。而对难以运输利润较低的会随着回收品价格的波动而影响会回收率的高低,同时影响废品收购的范围。因此,以这种单纯的经济利益驱动为主,没有实现作为环境目标的生活废弃物回收,其回收率水品不稳定,缺乏一定的效率,其次分类回收形势比较严峻,大多城市仍然是混合收集,这样便增大了资源化、无害化处理的难度,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
3.法律规章制度的问题
法律规章制度是加强城市回收物流治理管理的力量,推动回收物流的产业化,促进技术开发的保障。近年来我国各级政府都很重视城市废旧物的立法工作,国家和地方都先后制定了一系列的法律和行政规章,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国体废弃物污染防治法》、《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近年来又在部分省市进行了生活废弃物回收利用的试点,制定了一些相关地方性法律,但是目前有关城市废弃物法规的作用只限制在宏观控制上,在经济上缺乏效益性,技术上缺乏科学性,而且分不分散,执法上缺乏可操作性,甚至许多有待解决的根本性问题无法可依。
4.技术政策问题
目前,就针对城市生活垃圾及废旧物处理水平低,生活垃圾处理所需要的技术装备和材料尚不够配备和成熟,有待进一步研究和设计、试制和生产。生活垃圾处理所需要的标准不够配套和健全,给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带来了不利影响。从整体来看,生活垃圾处理设施规模小,不利于发挥规模效益,在回收过程中方法过于原始化。物流技术含量低在很多的城市里。废品回收站点基本只有一座台秤,其余靠手工完成分拣,装卸搬运等工作,大部分的废弃物整理好之后露天堆放,累积到一定数量后,进行运输和下一步处理。随着资源进入市场,废弃物经济循环也就进入新的轮回。产业链从上游重回到了下游。由于物流过程中的前两个环节存在着很多的问题,直接影响到了资源再利用的效率,使得整个环节中的废气物回收利用率变得很低。
5.资金投入问题
目前,国家和各地政府投入较大资金用于治理生产加工的废气物和生活垃圾的治理,为减轻垃圾污染,治理生活环境和资源的循环利用提供了保障,但要提高城市回收物流的水平,建设足够的处理设施,需要非常大的投资,势必给国家政府和地方政府带来了极大的负担。从当前的形式来看,完全投靠政府投资来解决垃圾处理问题是不可能的,必须要实施处理设施,投资的多元化,运营的市场化尽可能多的渠道筹到处理资金,以保证处理资金及时供应,根据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建立垃圾收费制既是废气垃圾处理资金不足的有效方法,也是促进生活垃圾治理的社会化、市场化、产业化进程的根本保证。
三、城市回收物流发展策略
(一)、制造企业
制造企业是产品的生产者,它在回收物流合理化中是一个关键环节,如果能解决好制造企业的问题,就能促使回收物流的合理化;生产或制造产品企业的生产原料可采用原物料,制造过程中采用可再用的工具或器械,生产过程中剩余的废弃物或物料可以进行适当的资源回收,并在生产时旧要注意到产品的回收问题,尽量做到绝色生产,从源头上提高物品的回收活性。
(二)、物流中心
目前我国物流中心的闲置率已经达到60%,可以考虑把回收物流系统纳入其中,这样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物流中心的压力,在物流中心,可以用两次包装进行理货等作业,并用废弃物分类的处理方式,得到资源回收的效益。
(三)、消费者
消费者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制造企业在原料选择和制造方式中的取向。如果对消费者得财物意向能进行合理引导,也是为了我国回收物流趋于合理化的有效途径。为提高废弃物的回收活性,消费者还可采用正确的废弃物分类,一方面可增加资源的复生效率,另一方面也可减少废弃物对于环境的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