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建立垃圾焚烧发电企业成本核算模型的探索

2011-01-20 互联网 作者:朱太华 A+  A-

表2所列示的费用中,直接费用一般情况下可以直接归集到相应的成本核算对象。但由于垃圾焚烧发电行业的特殊性,处理、焚烧垃圾的过程除烟气净化(费用Cd2、Cd3)外,事实上也是发电的生产过程。这对于两种成本核算对象来说,直接费用也就变成了和制造费用、管理费用一样,都需要选择适当的,但又不同的标准(11-n)进行分配。否则,将会影响费用负担的合理性、成本核算的真实性。
鉴于垃圾焚烧发电属于余热利用,其成本费用分配率除考虑到投资、收入比例外,更应考虑到直接材料、直接人工比例。幅度控制在10~30%较为适宜。
下例设定投资、收入比例的权数各为15%,直接材料、直接人工比例的权数分别为40%、30%,分配率I的计算公式为

四、成本核算模型
基于上述分析,按照单种成本核算对象建立成本核算模型虽然简单,但已不能满足资源分配和企业管理的要求。这里不予探讨。按照两种成本核算对象建立的成本核算模型如下:
1.垃圾处理成本模型:

五、建立垃圾焚烧发电企业成本核算模型的意义
1.通过对间接费用分配率的分析、探索,可以从理论上明晰垃圾焚烧发电企业所提供的劳务(处理垃圾)与产品(电力)是主产品与副产品的关系。从而为企业正确划分两者的成本范围、准确计算成本创造了条件。
2.因处理、焚烧垃圾为的是解决环保、节约土地等社会问题,在目前国内外现有的技术条件下,垃圾焚烧发电在经济上还需要依赖社会或公共财政资源的支持。企业应为社会或公共财政资源的管理者提供科学、合理的成本数据。此成本模型的建立,恰为合理有效地分配社会资源提供了“量化的”支持。
3.垃圾焚烧发电产业在我国还是一个新兴的环保产业,投融资“企业化”正处于迈步阶段。建立此成本模型,有利于建立统一的社会历史成本数据,便于有关各方掌握、分析、评价和考核企业的成本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水平。
4.通过运用此成本核算模型,企业可以分析个体成本差异,总结经验,或挖掘潜力,进一步提高企业乃至全社会的经济效益。

发表评论
0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