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污水厂污泥处理与处置技术的思路调整
2010-12-06
互联网
作者:王凯军 余杰
A+ A-
而且随着技术的提高,污泥预处理工艺和和焚烧手段也在逐步提高,污泥可以到达热能的自持,并能满足越来越严格的环境要求和充分地处理不适宜于资源化利用的污泥。由于其在恶劣的天气条件下不需存储设备,对于经常降雨量较大的南方城市比较适合,对于经济比较发达,土地资源比较紧张的大城市,使用焚烧法处置应该是经济有效的。
污泥焚烧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单独焚烧,一种是混合焚烧。单一污泥焚烧时,采用最多的是流化床焚烧炉。混合焚烧可以是与垃圾混合焚烧,利用水泥窑掺烧以及热电厂掺煤混烧等。
污泥与垃圾焚烧,由于垃圾焚烧的标准比较严格,污泥焚烧产生的污染不会超过垃圾,这种混烧方式执行垃圾焚烧的标准是可行的。污泥与水泥混烧不仅具有焚烧法的减容、减量化特征,且燃烧后的残渣还成为水泥熟料的一部分,无需对焚烧灰进行特殊处理(填埋),这将是一种较好的水泥生产途径。由于水泥余热的温度1200°以上,且停留时间比较长,可以有效控制二噁英污染。此外利用目前现有的大规模焚烧窑炉,如热电厂焚烧系统进行污泥的焚烧,既利用了原有资料,又解决了污泥处置难的问题,但是目前热电厂的烟气执行的是大气排放标准,如果污泥与煤掺混,产生的烟气相比较没掺混前稀释了,混烧产生的烟气还执行这个标准就不太合适了,利用热电厂焚烧污泥须解决排放标准问题。
5 污泥焚烧需解决的问题
虽然焚烧法与其它方法相比具有突出的优点,但是另一方面随着焚烧工艺的使用,它所存在的若干问题也日渐暴露出来,而且也是必须解决的问题。污泥焚烧应该控制的污染主要是大气污染。焚烧所产生的废气中含有被人关注的二恶英污染问题,含有悬浮的未燃烧或部分燃烧的废物、灰分等少量颗粒物。未完全燃烧产物有CO、H2、醛、酮和稠环碳氢化合物,还有氮氧化物、硫氢化物等。
废物燃烧时不可避免会产生烟尘,包括黑烟和飞灰两部分。由于废物中含有金属,因此它们在燃烧过程中常以金属化合物或金属盐的形式被部分混到烟气中排放,造成污染;或沉积在管道、室壁的表面,加速了设备的腐蚀,影响传热。防止烟尘的方法有:
① 加氧浓度,使其燃烧完全,常采用通入二次空气的办法;
② 提高炉温,利用辅助燃烧;
③ 采用恰当的炉膛尺寸和形状,使焚烧条件合适;
④ 对烟气进行洗涤、除尘等处理。
二恶英的控制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① 善燃烧条件,有效控制炉温;
② 在烟气净化系统中,设置活性碳喷入装置,喷入活性炭以吸附二噁英,并在袋式除尘器中截留去除。
③ 在袋式除尘器,采用聚四氟乙烯覆膜优质滤袋,将粉尘与二噁英一同截留去除。
对于污泥焚烧产生的废渣按《危险废物鉴别标准-浸出毒性鉴别》(GB5085.3-1996)的要求鉴别其毒性,如属于危险废物,则按危险废物处理,如不属于危险废物,可按一般固体废物处置。污泥焚烧飞灰在重金属含量不超标的情况下可考虑综合利用,如制水泥、造砖等。若含量超标,不允许直接填埋,可以采用飞灰再燃装置进行高温熔融等处理方式达标后再进行填埋或采用化学方法将超标的重金属淋滤出来,达标后再利用。
污泥焚烧解决好以上问题后,将是一种一劳永逸的好办法,对我国有效控制污泥污染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6 建议
对于我国的污泥问题,不是一天两天或者任何一种技术就可以解决的,污泥问题的解决更多的是人们观念的转变。在污泥处置问题上,建议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①污泥处置以无害化为主,以资源化为辅应该是我们今后的方向。采用污泥焚烧无害化的方式处置污泥尤其是采用混合焚烧应该是我们提倡的思路。
②积极利用目前现有的大规模的焚烧窑炉(如热电厂焚烧系统)和水泥厂焚烧窑炉进行,利用废弃的水泥焚烧窑炉焚烧污泥,既利用原有资料,又解决了污泥问题。
③将污泥与垃圾、水泥以及热电厂掺混焚烧应充分考虑余热的回收利用。
④充分利用现有的废气处理系统,使污泥焚烧达标排放。
⑤对于污泥焚烧产生的废渣以及飞灰按相关规定进行鉴别,如属于危险废物,则按危险废物处理,如不属于危险废物,可按一般固体废物处置或综合利用。
参考文献
1.董文茂《污泥农用:引发土壤污染风险》
2.李媛.焚烧工艺在污水厂污泥处理中的应用[J] 科技纵横,中国环保产业CEP,2004
3. 孟昭福、张增强.用幼苗法指示污泥和土壤中重金属的植物有效性[J]环境化学,2001,20(2):129-137.
4.王 新、陈涛、梁仁禄等.污泥土地利用对农作物及土壤的影响研究[J].应用生态学报,2002, 13(2):163-166.
5.刘常青、黄游等.污泥土地利用的风险评价探讨[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6,31(4):188~191.
6.余杰、田宁宁、王凯军.中国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问题探讨分析[J] 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设备,2007,8(1):49~52.
7.尹军、谭学军等。我国城市污水污泥的特性与处置现状[J] 中国给水排水,2003,19(13):21~24.
8.黄国锋、吴启堂、孟庆强等。有机固体废弃物在持续农业中的资源化利用[J].土壤与环境,2001,10(3):246~249.
9.朱建平,常钧,芦令超,等利用城市垃圾、污泥烧制生态水泥.硅酸 盐 通 报,2003(2):57~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