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用微生物菌剂环境安全评价导则

2008-07-17 本站整理 作者:佚名 A+  A-

5.3.2.1.6使用及其各个环节中微生物菌剂对工作人员的影响及其防护措施。
5.3.2.1.7使用后使用地点的处理方案及处置计划。
5.3.2.1.8在使用结束后拟采取的消除或灭活的方法。
5.3.2.1.9类似工作的相关信息及结果。
5.3.2.2现场环境和背景
5.3.2.2.1使用地的地理位置及标记。必要时,应用全球定位系统(简称GPS)定位。
5.3.2.2.2使用地地理学、地质学及土壤方面的特点。
5.3.2.2.3使用地以及影响区域的气候特点。
5.3.2.2.4使用地周边的人口密度和分布等。
5.3.2.2.5使用地周边环境背景,包括以自然资源利用为基础的居民及其经济活动现状。
5.3.2.2.6使用地周边植物和动物区系的特点,包括农作物、家畜和迁徙物种等。
5.3.2.2.7使用地与周边重要自然保护区、水源地等生态敏感区域的空间距离。
5.3.2.2.8使用地与周边人类和其他重要生物类群在物理学和生物学上的距离。
5.3.2.2.9受影响的目标生态系统及非目标生态系统。
5.3.2.2.10投放(或释放)生境的自然特征,并比较与建议投放或释放生境间的差异。
5.3.2.2.11微生物菌剂的投放可能会对区域发展规划产生的环境影响。
5.3.2.3开放环境使用时与环境的相互作用的评价
5.3.2.3.1微生物菌剂所含菌种(株)存活、传播或作用的环境条件。
5.3.2.3.2微生物菌剂所含菌种(株)在环境中的生活史。
5.3.2.3.3微生物菌剂所含菌种(株)进入环境后遗传变异的能力。
5.3.2.3.4微生物菌剂所含菌种(株)进入环境后产生危害的程度,包括宿主范围、致病性、传染性、毒性、过敏性等影响。
5.3.2.3.5微生物菌剂所含菌种(株)对使用地土著生物群落结构的破坏或改变情况。

5 .3.2.3.6微生物菌剂所含菌种(株)及其代谢产物进入环境后是否会产生新的有害物质。
5 .3.2.3.7微生物菌剂所含菌种(株)及其代谢产物进入环境后是否会增强原有有害生物的危害性。
5 .3.2.3.8在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或生物循环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其它复杂情况。
5 .4其它信息评价
5.4.1监测技术、释放控制技术、废物处理技术和应急工作预案等信息评价
5.4.1.1监测技术
5 .4.1.1.1微生物菌剂所含菌种(株)的分类鉴定方法以及环境影响跟踪监测方法。
5.4.1.1.2监测技术的特异性、敏感性和可靠性。
5.4.1.1.3监测方案的可行性,包括频度、样品数、保存、运输等内容。
5 .4.1 .2投放(或释放)的控制技术
5.4.1.2.1为避免或减少微生物在投放地及周边区域内扩散的控制技术。
5.4.1.2.2投放(或释放)地点的授权保护方法和程序。
5 .4. 1 .3废弃物处理技术
5.4.1.3.1微生物菌剂使用过程中所产生废物的名录及类型清单,包括废水、废气以及物体废弃物等。
5.4.1.3.2根据处理能力,推算出废弃物的预期数量。
5.4.1.3.3各类型废弃物可能存在的环境以及健康风险。
5.4.1.3.4各类废弃物处理技术及处置计划。
5.4.1.4应急工作预案
5.4.1.4.1突发事故时,控制微生物及其影响扩散的应急工作预案,包括受扩散影响区域的确定,影响区域的隔离,应急监测等工作程序及相关技术方法。
5.4.1.4.2事故后,受污染地区的清理和处理工作预案。
5.4.1.4.3事故后,受损害生态系统的修复技术方案。
5 .4.2相关产品信息评价
5.4.2.1微生物菌剂产品的名称。
5.4.2.2制造商或经销商的名称、地址等联系方式。
5.4.2.3微生物菌剂产品的剂型和规格,以及使用的确切条件描述等。
5.4.2.4微生物菌剂产品预期使用的领域和对象。
5.4.2.5微生物意外释放或错误使用时,拟采取的应急措施等。
5.4.2.6微生物菌剂产品保存及处理的方法。
5.4.2.7微生物菌剂产品年估算产量。
5.4.2.8微生物菌剂产品的包装和运输方式。
5.4.2.9微生物菌剂产品的使用标签。
5.4.3产品的使用状况评价
5.4.3.1微生物菌剂产品在国内外所获得的使用许可证以及其它正式使用许可证明材料。
5.4.3.2微生物菌剂产品在国内外的使用数量、规模,以及相关生物安全信息。
5.4.3.3微生物菌剂产品在国内外的使用单位及通讯地址。
6、评价报告
评价报告应包括评价的依据、评价的方法、评价的结论、需要补充说明的问题等四个部分。评价报告需文字简洁、准确,分条叙述,以便阅读。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
6.1微生物菌剂的评价主要包括:微生物菌剂产品的各菌种(株)来源及其构成、生物学性状、应用技术及其使用特点、应用类型和使用范围,以及对人畜健康和生态环境安全的影响等。
6 .2微生物菌剂及其使用过程的环境风险识别。根据微生物菌剂的菌种特点、应用类型和使用范围,来界定微生物菌剂及其使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人畜健康和生态环境安全的风险。
6.3微生物菌剂使用环境安全性评价的内容和重点。根据风险识别结果、以及相关的管理要求,确定使用环境安全性评价的内容和重点。
6.4微生物菌剂使用环境安全性评价的策略、依据和技术路线,主要包括满足各环节安全性评价要求的前提下,确定与此相关的检验、检测方法和技术

发表评论
0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