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渗析法回收并浓缩厨房垃圾发酵液中的乳酸
2007-05-16
网络
作者:程桂等
A+ A-
3.2淡化室(阴极室)溶液的选择
在厨房垃圾乳酸发酵过程中,存在着产物抑制,即发酵产生的乳酸阻碍了乳酸菌体的生长和产物乳酸的进一步形成,为了消除发酵过程中的产物抑制效应,中和发酵过程中所形成的乳酸。在发酵过程中分别加入了NaOH及NH4OH,分别得到了发酵液A、B(A:加NaOH B:加NH4OH),并研究了乳酸钠和乳酸铵对电渗析的影响。
向淡化室储槽中加入1000ml发酵液A或发酵液B,浓缩室储槽中加入400ml乳酸浓度为1%的乳酸溶液,极水储槽中加入400mL0.1mol/l的稀硫酸溶液。在恒电流密度2A/dm2或2.5A/dm2的条件下进行电渗析。每隔2小时取浓缩室溶液测定乳酸的浓度及浓缩室、淡化室的pH,乳酸钠和乳酸铵对电渗析的影响见图4所示。
图4恒电流密度条件下乳酸铵和乳酸钠的电渗析分离效果
从图4可以看出,发酵液B中的乳酸回收效果比发酵液A要好,在电流密度为2.0A/dm2时,如果在电渗析过程中对发酵液A及发酵液B的电流效率及乳酸回收率进行分析,则得到电流效率随乳酸回收率的变化曲线(见图5),由图可见,发酵液B的电流效率总体要比发酵液A高。
图5电渗析中电流效率随乳酸回收率的变化曲线
从以上实验结果看,无论是乳酸回收率还是电流效率,发酵液B都比发酵液A要好,因此采用发酵液B作为淡化室溶液。发酵时采用NH40H水作为中和剂。
3.3乳酸的电渗析浓缩效果
电渗析不但可以把厨房垃圾中的乳酸提取出来,而且可以初步达到乳酸浓缩的目的。用异相膜作为电渗析膜,在电流密度为2.0A/dm2下对含乳酸铵的厨房垃圾发酵液进行电渗析,每进行12h后更换一次发酵液,继续电渗析,36h后结束。电渗析结果如表1所示,从表中可以看到电渗析前后浓缩室、淡化室乳酸浓度的变化。由表1可见,浓缩液的乳酸浓度由10g/L上升到162.83g/L,是发酵液初始乳酸浓度的5倍多,因此,电渗析从厨房垃圾中回收乳酸还可达到初步浓缩乳酸的目的。
表1乳酸的浓缩效果
时间h |
浓缩液乳酸浓度g/L |
发酵液乳酸浓度g/L |
0 |
10 |
31.86 |
4 |
36.78 |
15.31 |
8 |
58.18 |
5.33 |
12 |
68.43 |
2.11更换发酵液 |
16 |
87.98 |
18.67 |
20 |
108.08 |
7.38 |
24 |
118.64 |
5.16更换发酵液 |
28 |
144.37 |
14.87 |
32 |
153.65 |
9.98 |
36 |
162.83 |
7.21 |
3.4膜污染极消除
离子交换膜是电渗析器的心脏,发酵液的预处理不好,会造成膜的污染,膜受污染后,会增加膜电阻,从而使能耗增加,并且影响膜的使用寿命。为防止膜的污染,采取了一系列预处理方法,防止胶体、微生物菌体等杂质进入电渗析器,并每隔1周,倒换电极,用H2SO4稀溶液充满电渗析槽,在低电流密度下电解30min,洗去膜上的沉淀物,最后换上干净清水(内加少量3%NaOH溶液,以除去有机酸)浸泡过夜。如此定期清洗,便可有效消除膜的污染,提高膜的使用寿命。
4.结论
上述实验及结果表明:①对乳酸发酵液进行电渗析时,异相阴膜对乳酸根的透过速率比均相阴膜快,电渗析效果好,电流效率高,能耗低,且异相阴膜比均相阴膜易保护,使用寿命长。②电渗析所用的溶液浓度对电渗析的影响很大,采用0.lmol/l的稀硫酸做阳极极水,垃圾发酵液阴极极水,浓缩室采用l0g/l的乳酸溶液,实验表明,效果良好。③由于乳酸铵的电渗析比乳酸钠的电渗析效果好,所以采用NH40H做中和剂。④应用电渗析技术能有效地回收并浓缩厨房垃圾发酵液中的乳酸,因此,这一方法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