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循环经济十一五发展规划(全文)

2007-01-31 本站整理 作者:佚名 A+  A-


  (4)餐饮娱乐业。合理规划餐饮娱乐业的布局,严格执行国家《关于加强餐饮娱乐业环境管理的通知》,推进“三同时”制度;鼓励发展连锁经营企业,通过提高企业经营的规模,增强企业产业生态化的发展能力;对餐饮娱乐业进行全面排污申报,以及时掌握行业污染发展的态势;推进清洁生产技术,包括油烟的减量排放、有效收集和利用;大力发展饮食一条街,利用规模效应集中回收和资源化利用饮食业污染。

  (二)区域重点

  1.城镇

  (1)构筑资源循环型城市。制定科学合理的循环型城市建设规划,完善循环型城市建设的组织体系与管理体制;优化产业结构,合理布局工业企业,推行以循环经济为核心的经济运行模式;加强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形成与城市发展相适应的污水与垃圾处理能力;建立以清洁能源为主体的城市能源体系,减少不可再生资源的消耗,保护和充分利用可再生资源,建成一批生态居住区;提高全社会的环境保护意识和资源节约意识,增强生态城市建设的公众参与度。

  (2)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把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渗透到经济和社会的各个层面;要全面加强市容环境综合建设和管理,创建市容环境示范区域、规范区域和达标区域,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创建奠定基础。

  (3)建设节约绿色城镇。建立节约性城镇,以政府机构节能改造为突破口,建立并实行严格的商业性公共建筑用能定额管理制度和相应的奖惩政策,用行政手段和市场双重机制来推动城镇公共建筑的节能改造,新建建筑要严格实施国家规定的节能50%的设计标准;推广绿色建筑,大力发展节能省地型住宅,开展绿色建筑示范推广;加大汽车环保型的油改气工程,建设绿色照明工程和可再生能源利用示范工程,推进公共建筑节能改造;鼓励大型公共建筑使用分布式供能系统和太阳能利用设施。

  2.农村

  (1)建设节约生态农村。一是逐步拆除“空心房”、消除“空心村”;二是大力推广农业清洁生产技术、“节肥减药”技术;三是推广资源再生、废物循环再利用技术,真正做到“变废为宝、变废为肥”,“变废为粮、变废为钱”。四是提高农民发展循环经济的自觉性。

  (2)推广创新“猪—沼—果”模式。坚持“三个结合”,创新发展模式,提升综合效益。一是把“猪—沼—果”模式与发展生态农业有机结合。充分利用沼气池上促下带的纽带作用,形成以沼促农,以农促沼的良性循环。二是把“猪—沼—果”模式和建设生态庭院有机结合。沼气池建设要推动庭院经济的发展,使遍布山乡的小庭院变成一个个特色小种植园、小养殖场、小加工厂等,实现“小庭院、大效益”。三是把“猪—沼—果”模式与发展生态旅游有机结合。增创发展新优势,使生态旅游业已成为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

  3.开发工我和工业园区

  (1)优化产业结构,推进工业园区产业集聚。建立入园企业的经济和资源环境综合控制要求,制订生态工业园区建设管理办法和实施方案,优化和完善全省各类工业园区的产业结构;各工业园区要推进产业集聚耦合,培育产业群体竞争强势,建设成为规模化系列名牌产品和企业的集聚区,形成区域经济增长的强大凝聚核心,辐射和带动区域经济的快速增长。

  (2)建立完善生态工业共生网络。开发环境企业孵化器,重点包括核心回收企业、废物利用企业、废物批发和零售企业及其他相关企业;制定园区废物管理及循环利用、水资源管理及循环利用等政策,推进开发区基础设施生态化改造;对入园企业进行绿色招商评价,高起点、高标准和高层次地引进绿色企业,形成多产品、多链条的生态工业网状结构;建立生态信息公告制度、制定公众参与政策、制定创建环境企业孵化器的优惠政策、制定园区投融资优惠政策等。

  (3)强化园区与外界的交流合作。制止打破区域封锁和地方保护,促进人才、技术、资金等各种要素自由流动和优化组合,加强园区和外界的交流合作,保持园区的开放性;借鉴国内外发展循环经济的成功经验,引进高新技术、关键链接技术和资金,取长补短,将区内循环经济向高层次、纵深处发展。

  (三)社会重点

  1.政府机构

  政府实施绿色采购,厉行节约。通过清洁生产审计或通过ISO14000认证的企业的产品列入优先采购计划,逐步提高政府采购中可循环使用的产品、再生产品以及节能、节水、无污染的绿色产品的比例;进一步推行“无纸化办公”,建立办公用品的回收系统,及时回收报废的办公用品;完善公务车辆配置标准、压缩配置规模,优先采购小排量、低油耗、低排放车辆;加强公务车日常管理,提倡集中通行,严禁公车私用;大力精简会议,反对铺张浪费,压缩会议经费。

  2.消费流通
发表评论
0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