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及公众地方的清洁问题是澳门的一个历史上长期存在的、可以说是灾害性的问题之一。其中垃圾问题更是一个老、大、难的问题;我们想方设法要解决这个问题,但往往成效不大。
早于本世纪初,公众地方的清洁就属于市政厅管辖范围之内。由于环境清洁与否不单牵涉到市容问题,更重要的是会对公众健康构成影响。因此,市政厅一直对这个问题非常关注。然而,部份市民与市政执委会的合作还很不够,他们既没有建立良好的卫生习惯,又不尊重监察制度。
最近二十年间,澳门发展迅猛而不协调,人口增长速度快但流动性大,这使问题更趋复杂。街道依旧,但两旁的低矮房屋已换上数十层高的新厦;城市在发展,但市民世代相传的卫生清洁习惯积重难返,并没有跟上时代的步伐。
上述种种因素一次又一次地在市民生活质素这问题上反映出来,为社会环境及公众健康卫生条件带来不良影响。
到八十年代中期,在固体废料的放置及回收问题上的混乱已达极点。乌烟瘴气、鼠辈横行的垃圾堆在市内随处可见。
虽然城市清洁一直以来都是历届市政执委会所深切忧虑的问题,并已于一九八四年开始使用一套用新的、用于固体废料放置及回收的设备,以配合城市发展的新需求;更开展一系列的公民教育活动,务求为新环境提供相应的基础建设。然而这些措施只能起到一定的改良作用,问题依然未能解决。
鉴于澳门经济腾飞及旅游业对本地区日益举足轻重,行政当局决定插手,与市政厅一起合作解决这方面的难题。先由解决固体废料处理手,再解决废料回收的问题。这样,澳门垃圾焚化中心在一九九二年七月启用,专门处理所有生活、商业及工业垃圾,每日处理垃圾量413吨左右,(平均每个居民每日约1.03公斤)。而旧有的路环垃圾堆填区则只用作放置建筑废料,以及在有适当隔离的条件下埋藏一些如工业灰烬、金属浮渣等危险废料。同年九月,政府把固体废料回收的专营权批给澳门清洁专营有限公司。
目前,生活、商业及工业用垃圾每日产量估计约有460吨,平均每个居民每日约1.6公斤。
上述的安排是改善本市清洁卫生情况的两项重要措施,但很多破坏市容及影响公众健康的现象仍然未能得到解决。
现任市政执委会于一九九三年七月就任时,仍然遇到很多与本市的清洁状况有关的问题。同年九月,情况变得更坏。那时,因种种原因,澳门清洁专营有限公司与员工间的关系出现危机,以至影响到清洁工作的正常运作。再加上台风贝克(Becky)的肆虐,城市清洁状况一片混乱。市民生活质素下降,极度接近公众健康普遍受影响的底线。
在这种情形下,澳门市政厅决定发动一场名为<<澳门城市清洁运动>>的大型运动。其着眼点并不在于加重一个「罚」字--罚得更严,罚得更重;而在于致力扭转市民对城市清洁问题的态度,唤起民众对这方面的关注,让大家发挥当家作主的精神,联合起来,共同建立一个清洁卫生的新城市。
在澳门清洁专营有限公司(CSR--澳门固体废料回收专营权持有人)的协助下,通过街坊会、学校及其他公共或私人机构积极参与,开展了一连串全面的、相互间协调配套的澳门城市清洁活动,务求令每一个市民都感受到我们的热情,都接收到我们的讯息。
澳门城市清洁运动的开展有赖各社团和学校的合作。在推行这个运动的过程中,我们运用到如下的手法:
制备资讯性和宣传性的视听材料(包括电台、电视及报纸杂志的宣传广告,资讯海报及宣传横额及特为儿童摄制的一套卡通片);
派发根据市政卫生条例编制的资讯小册子;
向学校派发各种教学用的、或具宣传性质的游戏及资讯材料;
开展以固体废料问题为主题的游戏活动;
举办公开辩论及演讲会;
组织表演及有奖游戏(以引起公众兴趣);
树立清洁模范区。
有关清洁模范区,得到各模范区街坊会的支持,负责组织安排各项在模范区开展的活动。而市政厅则提供人力、物资及财政上的支持。
在选出模范清洁区期间,澳门清洁专营公司(CSR)除了加强街道的清洁外,更参与在那里开展的各项活动。例如展出各类清洁及收集垃圾的设备,以及派出卡通吉祥物「莫比乌士」(MOBIUS)助兴。
至于市政厅属下各有关部门,则将所有问题特别严重的情况逐一开列出来,然后分别处理;包括手改善垃圾桶放置处的卫生情况并加强对垃圾桶的消毒;加强监察并检控各种违反市政条例的情形;加强侦察并发现弃置车辆并及时将之拖走;加强侦缉流动小贩的违法情况;侦查所有建筑地盘是否都筑有围墙;派遣特别搬迁队清理垃圾堆及运走弃置街头的大件废料;此外,还检查花园及休憩区等地方,看是否有需要改善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