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营市是共和国最年轻的城市,是世界首批七大“国际湿地城市”之一,黄河从这里入海。东营拥有中国第二大油田——胜利油田。
2020年,东营市确定油地融合的中心城区——东营区为城市垃圾分类试点区。东营区油城公用事业集团油城环卫公司(以下简称“油城环卫”)在学习借鉴各地经验的基础上,针对垃圾分类工作中长期存在的“运营主体分散、运转衔接难度大、成本高效率低”以及社会资本经营不稳定等问题,创新打造了生活垃圾综合治理新模式,以垃圾分类投放、收集、运输、处置“四大环节”为主的全链条运营企业,形成了低成本、易复制、可持续的东营区特色。
(一)探索全分类、全过程的“两网融合”运营模式。
山东省垃圾分类在品类上分为“其他垃圾、有害垃圾、可回收物和厨余垃圾”四大类,在流程上分为“投、收、运、处”四个大环节。各地的垃圾分类工作虽然已经拥有了相应的垃圾“投收运处”运营企业,但通常的做法是,这些运营企业一般通过招标再确定一家或者多家垃圾分类运营企业参与,有的地方还会分别再次转手招录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和厨余垃圾运营的企业。这种状况下,各类垃圾的“投收运处”四个环节独立运营、各个链条不能有效衔接,从而给政府的财力支出、日常管理的成本以及中标企业的运营能力带来了极大负担和考验。
油城环卫抓住典型个案和一般规律的内在联系,因地制宜、因事制宜,系统谋划、科学布局,紧紧围绕全域、全链、全程,构建起“以政府为主导、以国企为主体”的纵向统管、横向覆盖、链条衔接、体系贯通的生活垃圾分类一体运作模式。
3年来,油城环卫总投资超过2亿元,铺设绿色小屋(垃圾分类服务亭)210个,配备分类运输车辆115台(部),对1000多个小区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点进行改造,建设东营区生活垃圾分拣中心、东营区垃圾分类运营中心各1座,使全分类、全过程的“两网融合”运营立竿见影,展现全新的面貌,仅可回收物年处理能力达到5万吨。
(二)探索“粘性参与”的有温度的分类回收模式。
油城环卫充分考量居民生活垃圾投放习惯多年形成、难以短期改变的实际,不搞强行推行“撤桶并点”。创新开展“其他垃圾”传统回收、“可回收物”等价回收、“有害垃圾”公益回收、“厨余垃圾”奖励回收全民粘性参与的模式。
2021年2月24日,山东省“绿色小屋”公益活动启动仪式首次在东营区玉景花园小区举行。
油城环卫以600户为辐射半径,在61个社区和19个村转居设立绿色小屋,通过积分等价“购买”居民的可回收物。研发使用了“油城AI分类”微信小程序实现积分管理、积分查询、一键呼叫上门、网上商城、空中学堂等功能。在“厨余垃圾”试点回收小区,通过在小区设立1-2处集中回收点,定时定点回收厨余垃圾,检查合格者,给予积分奖励。在这个过程中,越来越多的居民每天到小程序上打卡、做题、看视频,踊跃领取积分。居民垃圾分类的知晓率、参与率、分类正确率分别达98%、80%、95%以上。
居民不仅能在绿色小屋兑换常见生活用品,还可以在网上商城兑换各类商品超过100多种。目前,“油城AI分类”微信小程序已有注册用户19.8万,每周活跃用户10万人以上,共发放奖励积分约5.98亿分,累计兑换商品价值约345万元。
(三)探索“堵疏结合”、立体覆盖的回收模式。
在城市中,有很多长年累月游走在大街小巷的“破烂王”。而这些“破烂王”恰恰是城市末端垃圾分类回收网络的一支生力军。基于这种认识,2021年以来,油城环卫先后在城区四个街道办事处依托原有的垃圾收集站改造出8个城市再生资源回收站,招募吸引了70余名“破烂王”变身“正规军”,月增加可回收物300余吨。
油城环卫和城管、公安、消防、环保等部门联动,对分散于城中村的“散乱污”废品回收点等重点区域进行集中清理整顿,引导鼓励他们将当日回收的可回收物直接送到城市回收站,再由专业车辆运输到分拣中心。通过堵疏结合的“组合拳”,迅速完善了可回收物的回收网络,从最初的小区、社区回收逐步覆盖到全城全域。
(四)探索“造血反哺”可持续发展的经营模式。
瞄准前端的回收环节,油城环卫不断助力衍生“垃圾分类+快递服务”“垃圾分类+家政服务”“垃圾分类+社群电商”等新业态,不断提高前端环节的自我造血能力。
以1000户居民小区为例,每天大约有500件快递需要在“小屋”完成收取,无形当中增加了500人/次的互动。仅快递代收一项业务的收入,每个绿色小屋快递增值收益5000元/月以上,基本可以覆盖小屋的人工成本和运营成本。
油城环卫选取部分小区开展的“物业服务+垃圾分类服务”一体化服务模式,有效地降低了人工成本、提高了小区垃圾分类的效率,广受居民欢迎。
在末端处理环节,延伸分拣初加工链条,在再生资源分拣中心增设处理规模50吨/日的PET塑料破碎清洗加工区、家用电器拆解区、废旧纺织品分拣打包区等,对前端细分出的塑料、金属、电子元器件、废旧纺织品等可回收物,进行二次分拣、大件拆解和再加工生产后,再流通给下游的再生资源企业。如此一来,平均实现价值增值200%以上。
在厨余垃圾处理环节,通过引进“黑水虻工厂化生物处理”先进技术,投资建设处理规模50吨/日的厨余垃圾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设施,实现厨余垃圾无害化处置,每50吨厨余垃圾7天即可培育4吨成虫(虫干)、生产25吨虫沙有机肥,直接用于水产养殖、苗木种植、田园农耕和土壤改良。
目前,油城环卫已在部分社区率先试运营“厨余垃圾”分类试点,推进由“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其他垃圾”三分类提升到“3+1(厨余垃圾)”四分类,生活垃圾分类体系建设向深向实推进,精准摸排农贸市场、水果批发市场、水产市场厨余垃圾产生量,签订收运合同。预计今年全区每天600吨生活垃圾中厨余垃圾回收处理量达到10%。
变废为宝,事在人为。建设高品质“无废城市”,做好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对改善人居环境和营商环境,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意义非常重大。垃圾分类既是攻坚战,更是持久战。油城环卫将以更有力的创新举措、更生动的改革实践和更有力的作为担当,继续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由“有没有”向“好不好”的根本性转变,为让城市更美好、人民更幸福作出应有的贡献。
来源:全国“无废城市”信息化管理平台
供稿:山东省东营市生态环境局
“AI+环卫”典型案例公布!你入选了吗?
2025-04-28
官宣:环卫科技网是干啥的?
2024-07-17
贵州茅台外包卫生保洁业务,三民企候选,报价均超1.5亿
6小时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