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上海市餐厨垃圾资源化处置量不断攀升,从2002年开始至2006年年末,本市共资源化处置餐厨垃圾44.44万吨,其中厨余垃圾43.5万吨,废弃食用油脂0.94万吨。(此时,餐厨垃圾包括厨余垃圾与废弃食用油脂,直至2012年的上海市政府98号令将餐厨废弃油脂从餐厨垃圾管理中单独剥离出来。)
如今,上海市餐厨垃圾末端处置大部分已采用生化处理等资源化利用方式。除了前端采用小型生化处理设备进行就地消纳,大部分餐厨垃圾需与湿垃圾一起进入大型设施进行集中处理。对于大型设施如何进行资源化利用在前文(上海市生活垃圾的末端处置,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儿?(中))中有过详尽介绍,就不再一一赘述。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目前上海市餐厨垃圾是如何资源化利用的。
自2010年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启动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试点以来,上海市分别于2011年和2014年成功将闵行区和浦东新区申报了第一批和第四批国家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试点城市。按照国家试点要求,闵行区和浦东新区两个试点项目均已完成。
其中,闵行区试点项目于2016年建成投运,采用“好氧发酵”的总体工艺制土壤介质土用于改良土壤。至2018年验收时,日处理餐厨垃圾达400吨。浦东新区试点项目于2017年建成投产,采用的是“厌氧产沼”以及沼气并网发电的技术路线,日处理餐厨垃圾200吨以及厨余垃圾100吨。
闵行区餐厨再生资源中心即闵行区的试点项目,是专门进行餐厨垃圾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的餐厨垃圾处置厂,总设计处理规模600吨/天,分二期建设,一期工程为国家发改委和住建部确定的国家首批餐厨试点项目,二期工程为2018年度上海市重大工程。通过餐厨进行预处理后好氧发酵制肥,不仅实现了餐厨的无害化和减量化,并通过生产土壤调理剂变废为宝,有机质全回收,为发展循环经济起到了积极作用。2019年,获得上海市环保“三年行动计划”优秀项目。
闵行餐厨项目主要处理工艺为“高温复合微生物控氧发酵”技术。该技术是我国原创技术,曾获得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和中国专利局联合颁发的中国专利。工艺上的优势让闵行餐厨项目的“三化”程度处于行业领先地位,做到了无害化处理率达100%、餐厨垃圾减量化率达85%以上、进场有机物资源化率达95%以上。上海市的闵行区餐厨垃圾资源化利用试点项目实现了对超大城市有机废弃物资源化处理的成功探索,也为之后的湿垃圾资源化利用项目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从最初的试点到现如今闵行区的试点项目,处置方式的不断转变不仅反映出上海市餐厨垃圾处置技术的快速发展,更是体现出上海市餐厨垃圾相关工作人员的不懈努力。上海市通过开展试点项目不断探索适宜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技术,提升着餐厨垃圾管理水平和资源化、无害化处理的能力,走出了一条符合上海实际的餐厨垃圾管理路子,朝着“无废化”的城市愿景不断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