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您对政府工作报告提到的乡村振兴战略如何理解?城市服务企业如何发挥作用?
答:报告提出的“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不光是将乡村振兴上升至国家战略高度,同时也表明要系统性地解决我国农业农村发展的根本问题,强调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之有效衔接,着力改善生产生活条件等内容,补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短板,缩小城乡差距,让城乡共享发展成果。
作为中国城市管理服务其中一个领军企业,侨银股份一直践行社会责任,积极响应“乡村振兴”战略。通过聚焦“城市大管家”,推进“城乡环卫一体化”,提供从市、县(区)到镇(街)、村、户的环卫服务区域一体化解决方案,涵盖农村污水处理、乡镇医疗废物处理、小型生活垃圾处理等全链条一体化服务。我们与各地政府职能部门携手共进,从人员配备、技术储备、要素配置、资金投入、公共服务等方面考虑,为乡村振兴筑就“硬核”支撑,形成携手贯通城乡的格局。
公司致力打造“环卫+N”城市综合管理侨银样板,为激活乡村资源要素提供了源头活水,发挥了桥梁作用。目前,公司在手订单超500亿元,包括运营合同总额67亿元的昆明官渡环卫一体化PPP项目;国家第三批财政部PPP示范项目——安徽池州环卫一体化PPP项目;国家农村垃圾分类处理示范县项目——江西靖安县生活垃圾分类及乡镇环境整治项目。公司通过项目进驻吸引就业,变输血为造血,解决当地贫困户就业问题。如官渡环卫一体化PPP项目、固始县城乡一体化生活垃圾综合治理PPP项目,通过招录贫困户到项目就业,助力脱贫攻坚。
问: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就业优先政策要继续强化、聚力增效。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问题被写入报告,对于这一部署您怎么看?
答:政府工作报告将就业工作放在“六稳”“六保”之首,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稳就业的高度重视。
侨银股份一直为退役军人、残疾人等重点群体提供就业岗位,解决困难人员就业问题。特别是在2020年,在经济下行、疫情冲击的双重压力下,侨银股份不仅率先示范“不畏惧、不退缩、不添乱、不减薪、不裁员、不离弃”,还逆势扩员,启动“百名种子计划”招收高校毕业生,帮助1200多名建档立卡贫困户实现就业,全年新增员工近6000人,现有员工4万人。未来,公司更加关注就业帮扶,结合业务发展需要,畅通人才供需渠道,为广大高校毕业生和社会人士提供就业岗位,有效促进扩内需、稳就业。
问:报告中关于开展和支持科技创新工作的亮点多。您认为企业如何创新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答:科技创新是引领转型发展的第一动力,报告中明确指出要依靠创新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我们对此有四点感受:
第一,企业经营的高质量。侨银股份建立了总部、大区、项目三级环保管理组织体系和全环节环卫管控体系,保障环卫作业质量与安全。
第二,企业服务体系的高质量。公司构建了“侨银智慧环卫平台”,持续升级内部管理信息系统,通过信息系统提升管理效率、降低管理成本;构建了高效优质运转的环卫系统,持续创新环卫模式,提档升级环卫装备,全面减轻工人作业强度,实现多维度、精细化的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
第三,人才的高质量。我们大力引进行业顶尖专家和高级人才,加大科研投资;对内,通过侨银学院,建立覆盖线上线下的全方位培训体系,确保团队作业的专业、高效。对外,我们与清华珠三角研究院合作,建设固危废处置与智慧环卫研发中心,深入研究行业技术研发热点难点,共同推进人居环境的综合提升。
第四,环境管理的高质量。报告中“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将有利于我国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侨银股份已助力全国40多座城市成功“创文”“创卫”。围绕着中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需求,已建成年处理约35万吨的全国单体规模最大的厨余垃圾处理厂——李坑综合处理厂。年处理146万吨左右的渗滤液处理厂——广州福山污水处理厂已正式运营。禄丰、安福等动物尸骸无害化处理厂,诸多在建或已建成项目将会持续服务美丽中国建设大局。
问:您对今年及接下来五年的环境市场如何判断?对此,企业有哪些准备?
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是国家战略和理念,为中国环境事业的大发展、大繁荣迎来了历史性的大好机遇。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也为实现高质量发展、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等注入了新的内涵。
现阶段国家通过管干分离、数字城管等创新治理模式,带动城市公共服务加速市场化释放,上亿元的城乡一体化项目层出不穷,2019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达238874亿元,未来五年及更长一段时间内,公共环境卫生安全将持续升级,城市服务行业市场化、专业化将更迅猛发展。
公司目前拥有合同额67亿元的环卫一体化项目——“云南官渡环卫一体化项目”,涵盖了环卫、绿化养护、河道水域保洁、景观亮化等城市管理内容,是典型的“环卫+”城市环境综合管理,此项目的模式、经验将会被越来越多的城市迅速借鉴、推广。
侨银股份将不断在“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上下功夫,坚持精细化管理,提升城市品质;坚持规划投资建设运营一体化,补城市管理短板;坚持智能化管理,打造“城市大脑”;坚持“每到一城美一城”的企业使命,不断巩固并提升行业的领导地位,用高质量的发展开创更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