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逆向物流事项(收集、压缩、储存、交易、运输,等);
9)填埋场的用地保障及填埋场的建设营运模式;
10)应急措施与环境风险管理;
11)保障措施。
就垃圾处理项目建设营运方面的规划至少应包括以下事项:
1)垃圾处理供求过程的优化组合。
①适宜的废弃物处理方法及其组合;
②物料平衡;
③资金分配。
2)物质利用设施建设营运。
①根据废弃物源头分布,合理布局回收站、分拣厂(拆解厂)、仓储、交易站点、资源利用厂等设施,制定相关设施的改扩建方案,保证回收利用成本极小化;
②设施建设营运模式(市场化、优惠政策)。
3)能量利用设施建设营运。
①能量利用设施改扩建方案(要求处理能力适中、运距合理、居民满意);
②能量利用副产品(炉渣、飞灰、渗滤液、烟气、噪声等)处理设施改的扩建方案;
③建设营运模式(企业运作,土地保障,定价方法,优惠政策);
④监管办法(行政监管、第三方监管、社区居民监管,等);
⑤惠民设施的建设营运,其他惠民办法。
4)填埋场建设营运。
①进场废弃物种类、处理量(填埋场应急功能);
②填埋场及其副产品(渗滤液、填埋气、臭气等)处理设施的改扩建方案;
③政府掌控,企业化运作(不对外资开放);
④监管办法(行政监管、第三方监管、社区居民监管,等);
⑤惠民设施的建设营运,其他惠民办法;
⑥填埋场封场及土地开发利用(复垦利用)方案。
5)逆向物流方案。
①收集、回收、转运、计量、交易等设施(回收站点与渠道、计量磅、压缩站或中转站、交易平台、仓储、运输车、车场)的建设营运方案;
②系统管理方案(调度、应急);
③服务方案(沿线服务、与上下环节的衔接、电子服务);
④市场开发与开放方案;
⑤保障措施。
6)源头减量与排放控制。
①企事业单位、机关团体、居民源头减量与排放控制的主要项目、措施及配套设施建设方案;
②第三方服务方案;
③绩效考核方案;
④宣传教育方案;
⑤指导、监督办法;
⑥管理体制、财政补贴、法制建设等保障措施的完善方案。
源头减量是垃圾治理的重要环节,但其规划方案却是历来垃圾治理规划的薄弱环节,应受到高度重视。
7)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方案、土地开发利用方案。
8)科技研发方案。
9)各类垃圾治理规划主要项目明细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