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针对易腐垃圾处置成本高、资源化利用率低的问题,新昌县不断优化收运模式、提升处理能力,通过“分选预处理+污水生化处理+黑水虻生物处理+油脂回收利用”工艺手段,深入推进易腐垃圾生态处理模式,2019年易腐垃圾资源化处置后产生的经济效益约720万元。截至目前,全县城镇和乡村垃圾分类覆盖面分别达86.09%和90.12%,无害化处理率达100%。
优化易腐垃圾片区式,高频收运模式
提档餐厨垃圾专用清运车,逐步置换为全密闭罐装清运车,并以餐厨垃圾处置中心为圆心,每天按5个片区,分早、晚两个时段开展4次循环收运。通过分片分区,定时定点上门收集,建立易腐垃圾处理“16小时生态圈”,即从早6点至晚10点循环收运,确保易腐垃圾日产日清。建立垃圾分类质量“红黑榜”制度,对分类质量达标的予以“减免部分清运处理费用”等奖励,对分类质量连续较差的实行拒收拒运,并责令整改。截至目前,全县已有400余个大型酒店、机关企事业单位食堂、规模饭店及商贸综合体纳入定时定点收运网格。下阶段将重点构建小餐饮饭店餐厨垃圾收运网格,面向社会有偿回收“地沟油”,并通过专业处理转化为工业用油,从源头上杜绝餐厨垃圾废弃油脂回流。
创新“易腐垃圾+昆虫养殖”,生态处理模式
在城区餐厨垃圾处置中心设置腐生性昆虫——黑水虻规模化养殖车间。经过机械筛分和脱水处理后的餐厨垃圾转化为含固率在65%左右的有机浆料、粗油脂和金属。其中,粗油脂外销给废油脂生产加工企业,金属回收利用,有机浆料作为黑水虻幼虫喂养饲料。构建“餐厨垃圾+昆虫养殖”生态产业链,优化黑水虻深加工处理,以6天为一个处理周期快速消解餐厨垃圾。通过生物转化,使餐厨垃圾60%转换为高质量昆虫蛋白,40%变为虫粪转化的有机肥。同时,对黑水虻幼虫进行筛分,送入种蝇室育种,形成餐厨垃圾资源化处理链闭环。目前,新昌餐厨垃圾处置中心处理能力达50吨/日,覆盖城区所有学校、机关单位食堂、酒店和80%的规模餐饮饭店。
多元化纵深拓展,昆虫养殖产业链
选址自然风光宜人的镜岭镇,计划建设一个集黑水虻生物降解易腐垃圾、有机农业示范基地、科普教育、观光旅游等功能为一体的“昆虫科技产业园”。项目总投资约3500万元,下设养殖、加工、育种、应用、科普5个区块。项目建成后可处理易腐垃圾100吨/日,生产鲜虫15吨/日、有机肥15吨/日。重点完善黑水虻幼虫深加工,丰富后端产品品类,优化冰鲜虫、干虫、虫油、虫粉、有机肥等核心产品。同时,拟流转50亩左右农林用地,建设生态农业示范基地,基地用肥全部采用经处理后的虫粪有机肥,配套开展淡水养殖、家禽养殖、果蔬种植、观光体验等。并在科普区设立科研中心、专家工作室、科普大讲堂,与省内外各大高校开展结对合作,进一步提升昆虫产业的溢价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