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针对疫情,侨银环保湖北本地的项目运营管理方面有哪些挑战,及应对举措?
疫情对公司湖北项目运营没有产生影响。湖北地区属于公司的开拓区域,驻地市场人员目前为线上学习、培训蓄能阶段。但由于疫情严峻,会对湖北当地员工或有湖北接触史员工的心理产生一定影响,我们会提前做好员工的心理安抚、疏导工作,确保员工健康并专心工作。
对于湖北市场,疫情之后侨银更要加大业务布局,作为环卫行业的领军企业,我们绝不退缩、绝不畏难、绝不放弃,针对湖北市场重兵部署,迎难而上,争取能有环卫项目早日在湖北落地生根,将侨银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技术带给湖北,为湖北安全、健康的公共环境卫生添砖加瓦。
4、疫情过去,对于企业来说,当前最缺的发展要素是?(人员/资本/项目/技术/…)
环卫管理的显著特点是“人多、面广、事杂”。如何合理配置环卫资源、优化作业路线、提高监督考核效力,是环卫企业面临的一大问题。近年来,侨银环保在“互联网+环卫”智慧升级方面进行过多方探索和创新,突破瓶颈迅速成长。目前,我们已建起“侨银智慧环卫平台”,通过信息系统提升管理效率、降低管理成本;构建了高效优质运转的环卫系统,持续创新环卫模式,提档升级环卫装备,向机械化、智能化、精细化、现代化管理转变,全面减轻工人作业强度,降低安全风险;成立侨银学院,各级管理人员经过培训、考核后才能上岗,以人为本,不断提升员工专业技能。多年来,侨银环保积累了不同区域、不同消费习惯的环卫管理经验,并与高校深化“产学研”融合,为行业标准制定提供了实践依据和技术支撑,共同攻克技术难题。侨银环保希望携手社会各界,立足行业高度,推动企业与行业可持续发展。
5、在负面影响外,环境产业、所在的细分领域,您认为是否会有新的契机出现?
受疫情影响,公共环境卫生消毒、杀菌将常规化、持续化;医疗废物、动物固废无害化处理等需求将大增。
6、面对各种变化,侨银环保有哪些应对思路和具体措施?
(1)积极响应政府要求,对公共卫生环境进行彻底排查整治,补齐公共卫生短板。
(2)健全企业应急管理体系,提高处理急难险重任务能力。
(3)实施“城市大管家”与“环保创新技术”双轮驱动战略,加强资源整合与技术创新,助力企业降本增效。
7、如果可能,您希望政府、平台、同行等各方力量为您或为行业提供什么样的支援?
(1)希望政府高度重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切实加入公共环境卫生安全的投入。
本次疫情是一次对公共环境卫生管控能力的大考验,希望通过本次疫情能让政府高度重视并深入贯彻十九大提出的“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需求,切实加大公共环境卫生治理、管控及后端处理的投入、引导更多资本、技术和人才共同促进环卫行业发展。
(2)希望平台聚合各界力量,引导、促进“人居环境”提升。
本次疫情暴露出了很多“人居环境”管理的不足,希望平台聚合各界力量,高屋建瓴、引导社会各界对公共环境卫生安全的重视和反思,以促进“人居环境”的改善、提升。
(3)希望同行同舟共济,战疫情、促发展。
本次战疫情中,全国的同行及环卫人都付出了艰辛的劳动,也都遇到了物资、人员、经费等诸多困难,希望通过本次同舟共济、共战疫情,能够进一步加强同行的交流和协作,实现信息共享、采购协同、作业交流等共创共建机制,共同促进行业发展。
8、您对2020年及接下来五年的环境市场如何判断?对此,企业有哪些准备?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是习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铿锵有力而又庄严地向世界的宣告,这一高屋建瓴的指导思想,为中国环境事业的大发展、大繁荣迎来了历史性的大好机遇。未来五年及更长一段时间内,公共环境卫生安全将持续升级,环境卫生行业市场化、专业化将更迅猛发展。
(1)公共环境卫生安全大升级,“城市大管家”更迅猛。
本次疫情势必会引起公共环境卫生安全大升级,城市管理的市场化、专业化、一体化将会成为必然的选择。侨银环保目前拥有合同额67亿元的全国最大的的环卫一体化项目,“云南官渡环卫一体化项目”,该项目涵盖了环卫、绿化养护、河道水域保洁、景观亮化等城市管理内容,是典型的“环卫+”城市环境综合管理,在此项目的模式、经验将会被越来越多的城市迅速借鉴、推广。
(2)医废、病死动物等无害化处理将被高度重视,“环保创新技术”大发展。
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等国家战略持续推动环卫环境市场,垃圾分类与试点无废城市将持续推行、人民对美好环境的需求,固废资源化利用与动物固废无害化处理需求将大增。侨银环保已拥有日处理1000吨的亚洲单体规模最大的厨余垃圾处理厂,日处理3250吨的渗滤液处理厂,禄丰、安福、廉江等病死动物处理厂,诸多已建成及在建项目将会持续提升公司“环保创新技术”发展战略。
侨银环保将紧紧围绕“人居环境综合提升”这一核心战略,坚持部署“城市大管家”和“环保创新技术”双轮驱动发展战略,坚定践行“每到一城美一城”的企业使命,不断巩固并提升行业的领导地位,用高质量的发展开创更美好的未来。成功上市后,侨银环保在借助资本力量壮大自身的同时,也将继续发挥企业影响力,为城市规划建设建言献策,探索智慧城市建设运营,积极响应并参与国家政策的落地实施,携手优秀企业,以期实现与行业、与社会共生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