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垃圾分类
瑞典的垃圾回收率高达99%,政府部门从源头上对“垃圾分类”实行严格控制,对生产者和居民消费均有明确的约束性规定,分类标准和执行极为严格。
管理部门对垃圾进行了细化,分为8类:纸类、玻璃类、污染品、厨余类、塑料类、危险品、粗垃圾和植物类。垃圾精细分类为后续的回收、处理和利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实现完备有序的垃圾分类,离不开良好的教育和设施建设。
1、垃圾分类教育
瑞典的垃圾处理居世界领先水平,其成功经验主要是垃圾资源化利用和完备有序的垃圾分类。这其中,除政府管理部门的有效组织和推动外,完备有序的垃圾分类处理还来自于瑞典人的环保素质和行动自觉。瑞典政府非常重视对国民的环保理念教育,在培养国民垃圾分类意识方面足足花费了一代人的时间。首先,从儿童时期开始,通过漫画、展板等形式,引导孩子们从小树立环保和垃圾分类意识(图1)。
课堂上,老师会专门讲解垃圾分类、如何正确投放垃圾等知识,做到“垃圾分类回收从娃娃抓起”。在社区、二手物品回收中心(图2)以及垃圾、污水处理厂等地,市民们可近距离地参观,开展环保和垃圾分类知识教育等活动。
特别是在垃圾处理企业,市民们除了可以接受更加专业的培训外,还可以结合垃圾实物和参观垃圾处理流程,认识垃圾的危害,提高源头分类的自觉意识和主动性。
可以说,遍布于城市不同区域的垃圾回收中心除了收集家具、建筑材料、化学制剂等废弃物外,一个重要的功能就是教育和引导市民主动自觉地开展垃圾分类。
而如今,通过一代人的努力,瑞典人自觉运用环保理念审视生活中的一切,养成了垃圾分类的良好习惯,形成了家庭传统和环保文化。可以说,良好的环保意识和垃圾分类教育是瑞典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基础。
在这次培训中,给我们授课的是一位医学博士(图3)。他是一名环保志愿者,关心全球气候变化,热心环保事业,令我印象深刻。
他每周在医院工作三天,业余时间用于其所热爱的环保事业。他将医院使用的厨余垃圾回收塑料袋改进为可重复使用的厨余垃圾桶(提箱),仅他工作的医院一年即节省了4万多个塑料袋。现在,斯德哥尔摩的各家医院都在使用他所发明的厨余垃圾回收桶。
可以说,充分发挥志愿者的作用,完全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