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淮北市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坚定实施中国碳谷·绿金淮北战略,以山为笔,以水为墨,以天地为纸,以梦想为砚,绘就“一带双城三青山、六湖九河十八湾”的山水生态画卷。
一座座被林业专家列为造林“禁区”的石质山硬是被淮北人披上绿衣,一处处沉陷水域经过治理如同块块翡翠镶嵌在天地之间。石质山,灰白色,由于立地条件差、造林困难、投资成本高,作为非宜林地而未纳入造林绿化范畴。这样的石灰岩山地,淮北有19.8万亩。经过反复实践,一套“七步造林法”被淮北人摸索出来,石质山造林成活率提高到95%。“炸穴挖坑、客土回填、壮苗栽植、多级提水、培大土堆、覆盖地膜、修鱼鳞坑”,看似简单的7个步骤,每一步都要付出许多人力、财力和精力。锤砸钎凿、爆破炸穴,然后肩挑手提、运土回填。经过几代人的接力,淮北累计绿化荒山13万余亩,栽植各类苗木1100多万株,石质山由灰变绿。2010年省绿化委员会、省林业厅联合授予淮北全省唯一的“石质山造林突出贡献奖”。2017年6月4日央视新闻频道“新闻直播间”栏目,以《来之不易的绿水青山》为题,直播报道了相山公园裸岩造林,荒山变绿洲的绿色奇迹。沉陷区,煤矿掘采后留下的“地球伤疤”,其综合治理被认为是一道世界难题。淮北是个典型的煤矿城市,通过修复自然生态服务功能,合理利用工业生态资产,实现了经济、社会和自然的协调发展。“深改湖、浅造田、不深不浅种藕莲,稳建厂、沉修路、半稳半沉栽上树”——如今,淮北的采煤沉陷区治理经验,被世界煤炭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发展广泛借鉴。已经完成“深改湖”治理的绿金湖就是生动的实践,3680万立方米的蓄水库容使其成为目前全国地级市中面积最大的人工内湖。2018年8月份“温比亚”台风造成的强降雨来袭,绿金湖有效吸纳周边洪水1050多万立方米。与此同时,治理形成的2.45万亩可利用土地,能容纳约8万人,可出让建设用地约8000亩,预期直接收益300—500亿元。绿金湖、化家湖、南湖、东湖……“伤口”变“窗口”,灵动着淮北这座城市。捕捞节、赛龙舟、环湖长跑、冬泳公开赛……一年四季,碧水映照的生动表情,就是淮北人幸福日子的缩影。“河畅、湖清、水净、岸绿、景美”——放眼淮北大地,碧绿的湖水、清澈的河流宛如一根根血脉滋养着城市的山林和草木,而山林和草木也涵养着水源。在这里,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完美的生命共同体。从“绿色淮北”“生态淮北”到“美丽淮北”,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淮北这个资源型城市以实际行动诠释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