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推行垃圾分类已进入提升阶段,积累了诸多优势,如培育了一批积极分子,建成了废品回收站网络、厨余垃圾资源化利用和其他垃圾能量回收利用设施,形成了广州垃圾分类第三方企业化服务模式。当然,也暴露出重利务实、流动人口多、人心涣散、城乡居住隔离等等一些阻碍垃圾分类推行的劣势。当务之急是要利用优势化解劣势,尤其要广泛深入推动垃圾分类第三方企业化服务,提升广州垃圾分类。
【案列】西村街垃圾分类第三方企业化服务
西村街,1.4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约6万人,是广州的一个发展水平一般化的街道。
2014年来,坚持推进垃圾分类第三方企业化服务。第三方主要开展低值可回收物(废木材和玻璃)回收、有害垃圾回收和垃圾分类宣传教育(街道办购买服务)业务。
累计到2018年底,共回收废木材和玻璃4923.53吨,其中,废木材4286.91吨,废玻璃636.62吨。
如果广州所有街道都达到西村街的低值可回收物回收水平,预计仅废木材和玻璃2项,全年可回收33万吨。这相当于可少建一座1000吨/日的焚烧厂——这就是通过分类,实施分级处理逐级减量的综合效益。
所谓垃圾分类第三方企业化服务,是由从事低值可回收物回收的第三方,前延至社区,一并提供垃圾分类服务,将那些摇摆不定的中间分子转化为积极分子。第三方是独立于居民与政府的企业、社会组织或事业单位,集干垃圾回收、干垃圾二次分拣和督导居民分类投放于一身(“三合一”),向政府主管部门申领低值可回收物回收利用补贴(包括分类督导服务费)。
垃圾分类第三方企业化服务的核心是通过强化低值可回收物的回收利用促进垃圾分类,其关键是政府要把低值物回收利用当作一种垃圾处理方式并给予财政补贴,第三方要围绕低值可回收物回收利用和督导垃圾分类服务这一主业进行企业化运作,回收利用低值可回收物和提供垃圾分类督导服务。广州出台了《广州市购买低值可回收物回收处理服务管理办法》,保障第三方合理盈利,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广州垃圾分类第三方企业化服务模式。
第三方应围绕主业搭建业务运作平台,跨界合作,拓展利益链,丰富利润点,坚持企业化运作。可借鉴美国再生银行做法,通过购物卡、银行卡等消费卡工具与银行、电信、商场等合作。商户赢得固定客户,第三方从商户利润中获得一定收益,居民获得分类积分。也可借鉴德国公厕经营公司做法,与快递、广告、电信等相关业合作,在投放、回收站(点)增设快件收寄、广告、手机充费等业务。此外,第三方在提供垃圾分类督导服务的同时,也可同时承接其他社区服务业务,等等。广州垃圾分类第三方企业化服务模式支持第三方通过垃圾治理业务建立开放、包容、合作共赢的业务运作平台,增强第三方的盈利能力。
但第三方不能打着垃圾分类第三方服务幌子,利用业务运作平台谋取私利,甚至用工业垃圾套取低值可回收物回收利用补贴。目前,行政体制割裂导致资源回收与垃圾处理成为两张皮,而第三方鱼目混杂,有些企业视推行垃圾分类为商机,加上没有形成政府监管、行业自律和第三方评价等组成的主体多元化的监管体系,连准确统计从生活垃圾中回收利用的低值可回收物都成为难点,统计监督的困难便可想而知。加强统计监督是推进垃圾分类第三方企业化服务的重中之重。
应建立主体多元化的垃圾分类监管体系,强化政府监管、行业自律和第三方评价,切实保障第三方服务的绩效。一要建立治理目标清单,保证目标具体、可衡量、可达。二要建立第三方参与程序和进出门槛,营造公平竞争环境。三要建立第三方回收服务负面清单,建立电子交易暨电子联单与监管平台,适时公布低值可回收物目录,禁止各种套取低值可回收物回收利用补贴的行为。四要对重点环节施行第三方综合评价。五要推进综合执法,强化司法介入,防止相关方相互勾结、非法倒卖和偷排垃圾,维持市场秩序、效率、正义与公平,提高垃圾分类第三方服务水平和垃圾治理的资源环境、社会和经济效益。
此外,应完善垃圾分类处理的定价方法,促进“逐级利用,逐级减量”的垃圾分类处理体系的建设。取消以垃圾处理者为中心的实证成本导向定价法,出台基于供求均衡的垃圾处理行业定价法,系统确定各种垃圾处理方式的指导价,形成与分级处理相适应的价格级差,鼓励垃圾分类处理,增强分级处理的协调性与经济性,降低垃圾处理的总成本。根据废弃物利用情况发布低值可回收物回收利用目录,确保低值可回收物形成物流生产力,维持低值可回收物回收利用秩序。
相应的,应根据垃圾分类处理费确定垃圾排放费征收标准,实行与垃圾分类相适应的垃圾排放费征收办法,并结合排放者的购买力和财政状况,制定合理的垃圾排放收费、垃圾处理财政补贴等经济政策,发挥垃圾排放费与财政补贴的调节作用,促进源头减量和分类排放。长期以来,垃圾处理供求分离,导致垃圾排放费与垃圾处理服务费彼此似乎毫无关系,典型表象是排放费多采用(居民)定额计费而垃圾处理服务费则采用计量计费,供求严重失衡。
垃圾分类第三方企业化服务是对居民自觉自愿分类和政府资源调配的补充,可有效减轻财政压力,保障垃圾分类服务人力持久供应,提高垃圾分类的覆盖率、参与率和准确率。巴西塞普利回收、德国双元回收、美国再生银行回收、台北四合一回收和广州低值可回收物回收利用等国内外垃圾分类处理的成功案例,无一例外的都采用了垃圾分类第三方企业化服务。值此垃圾分类提升阶段,广州更要坚定地推进垃圾分类第三方企业化服务模式。
(作者系广州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高级工程师、调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