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州更是走在其他地区的“前列”,据沧洲日报2019年5月报道,今年,沧州市将建设7个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日处理能力将达到7100吨,选址分别位于新华区、黄骅市、任丘市、河间市、东光县、盐山县和献县。
这7个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均采用PPP模式,通过招标确定社会资本方再进行建设。其中,新华区项目日处理能力800吨,覆盖市区、沧县、南皮县和青县;黄骅市项目日处理能力1200吨,覆盖黄骅市和渤海新区;任丘市项目日处理能力1000吨,覆盖任丘市;河间市项目日处理能力1000吨,覆盖河间市和肃宁县;东光县项目日处理能力1500吨,覆盖东光县、吴桥县和泊头市;盐山县项目日处理能力800吨,覆盖盐山县、孟村回族自治县和海兴县;献县项目日处理能力600吨,覆盖献县。
根据中国固废网统计,任丘市、东光县、盐山县和献县,这四个地区垃圾焚烧项目正在“紧锣密鼓”进行中,任丘市美环第二生活垃圾处理厂已经动工开建,献县/盐山县垃圾焚烧发电正在招标中,东光县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已经寻得“良配”,由中国环境保护集团斩获。
第二、规划处理量大,考虑京津冀协同规划
从日处理规模来看,本次释放的10座垃圾焚烧项目,处理量在500吨-2000吨之间,日处理量1000吨以上有7个项目,相比河南县域级多为600吨/日的处理量,河北县域级垃圾处理设施设计规模要大的多。
E20固废产业研究中心高级行业分析师李少甫认为,相比其他县域级,总体来看,河北垃圾焚烧发电项目总体规划的日处理能力较大,但一期建设的规模比较合理,符合当地的人口考量。比如廊坊大城项目,大城县总人口52万,项目总规模1200吨/日,但一期建设规模是600吨/日,按照每人每天1-1.2kg的垃圾产生量,符合当地所需;再比如邢台威县项目,威县常驻人口60万,项目总规模虽然有2000吨/日,但实际一期建设规模只有800吨/日,基本符合人口考量。
至于为何规划那么大的总处理量?李少甫继续补充,有的县市做项目规划时可能考虑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需要,尤其是近年来北京向周边搬迁,人口向河北县市积聚,因此提前规划较大的处理量应对未来人口变化;有的县市,距离北京较近,属于京津冀核心地带,有一定疏导首都功能的职责,存在处理京津外运垃圾的可能;还有的县市规划较大垃圾焚烧项目,一是考虑到远期城市发展,垃圾量的增长,二是接受临近地区垃圾外送,比如东光县垃圾焚烧厂规划日处理能力1500吨,覆盖东光县、吴桥县和泊头市三个地区,再比如盐山县垃圾焚烧厂规划的日处理能力1000吨,也接受盐山县、孟村回族自治县和海兴县三地垃圾;相邻地区跨区域合作,共建共享也是河北垃圾焚烧市场的一大特色。
第三、单区量不足,跨区域合作共建成最大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