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下达垃圾分类指令后,环卫行业出现了垃圾分类热。各地相继出台垃圾分类政策,并马上组织实施;各种垃圾桶,如雨后春笋,出现在大街小巷;多种新型垃圾清扫和收运车辆,包括无人驾驶的,陆续上路…
但整体效果如何?各方评价不一,《小区里的垃圾分类,我都白做了》、《港真,中国的垃圾分类我一直没看懂》等热文频刷。无论如何,垃圾分类的成效都应是要触及、惠及广大人民群众,群众满意才能满足总书记的期待。
前段时间,北环集团张农科总经理发表了《中国环卫市场化改革的问题与出路》,对环卫市场的现状问题及原因出路分析的十分透彻!特别提出要加快构建现代化的环卫市场体系,垃圾分类将引发环卫体系的破与立,关键问题的探讨迫在眉睫。
一、规划先行与机制保障
对国家政策的迅速响应,可看出我国企业家的执行力,也可看出我党领导的领导力。我们既要看到这种做法有利的一面,也要看到不利的一面。政策出台后,应先做统筹规划,然后按规划实施,过程中不断迭代改进。

我国是个多民族国家,东西南北气候和各地生活习惯差别都很大,规划应分国家和地方两个层面。国家需要明确大方向和目标,制定框架和原则;地方需要因地制宜,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和计划,以及建设和运营管理机制。
否则,会导致局部与系统的不吻合,或与全局的不符。不但造成浪费和经济损失,而且耽误时间,挫伤快速行动者的积极性。因为,垃圾从分类,到无害化进入环境,涉及多个环节,需要一个完整的产业链,任何一个环节都不能忽视。
所以,不能片面理解垃圾分类,更不能为了分类而分类,导致分后运输时又合并,或分后没地方送的尴尬局面。应考虑分类会对人们的生活方式与原设施有什么影响,有相应的分开运输与利用和处理的设施,包括设备和组织机构等。
二、创新与智慧是核心
要充分认识到,垃圾分类打破了环卫旧体系,等于破了整个环卫产业的局,包括原有设施、组织机构和运营管理办法,均需要升级改造或调整更换。例如,垃圾焚烧的成分变了,焚烧炉需做相应的升级改造,垃圾的量变了,生产和发展规划需做相应调整。

说明:上图为光大花园式垃圾焚烧发电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