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ittlesea市政厅议员拉利奥斯(Mary Lalios)一直强烈反对垃圾税。她说,这是一个骗局,政府从没有把这笔钱用在应该用的地方。
“政府向市政厅推销这个税款时,称其事关环保。但历届维州政府都不太愿意花这笔钱,如今就用在给政府的银行账户撑门面上了。”
审计部门的数据显示,维州目前的人口约为600万人,垃圾排放量约1200万吨/年。如果目前的情况不改变,按照这种趋势发展,到2043年时,维州的垃圾排放量将增至到2100万吨/年。维州人需要减少垃圾排放量,以避免大规模的垃圾处理问题。
2、垃圾跨省倾倒在澳洲也是常见
生活、建筑垃圾非法异地倾倒并不是新鲜事,早在2004年,中国就有了此类案件的公开报道。
上海作为垃圾转出地出现的次数最多,而江苏则是跨省垃圾转入地中最受“青睐”的省份,接受了外省逾两万吨建筑、生活垃圾。
而澳洲却也惊人的存在同样的问题,去年12月,新州10家废品处理公司和三个铁路站场通过火车将3.7万吨废品运到昆州处理。
据报导,2012年,昆州政府取消了对运去垃圾填埋场的废品征收的税费,使得新州废品处理公司跨境处理垃圾也变得更便宜一些,于是就出现了废品跨州运输的状况。这一现象如此普遍,业内人士将阳光之州称作“东海岸的垃圾场”。
2014年,环保局实行了“就近原则”,意味着将新州产生的废品通过道路运输逾150公里去处理是违法行为。因此,当环保局披露去年圣诞节前,近4万吨垃圾依然被运到北方去,因为法规漏洞在于:就近原则没有关于铁路运输废品的规定。
据悉,澳洲各地城市垃圾送去填埋场的成本相差很大。在南澳,处理一吨垃圾的价格为62元;西澳的在55到60元之间;维州的为60.52元。为减少填埋垃圾数量、推广废物回收和资源再利用,新州的处理成本高达133.1元一吨。
不难看出澳洲出现垃圾跨省倾倒问题,是由于垃圾填埋税费征收标准不一致导致了“不公平竞争”,而将就近原则改为适用于所有运输类型即可解决问题。
3、私人垃圾处理公司违法倾倒垃圾
绿党议员科恩(lan Cohen)曾在采访中称:“一旦垃圾处理公司交到了私人公司手上,我们很担心他们对垃圾的处理是堆积,而不是循环利用。”库萨克也表示:“我们需要制订政策,使得私人投资者和地方政府能够承担垃圾循环利用的成本,但政府没有能够实现这一转变,而我们的代价就是垃圾场被迅速填满。”
事实也确实如Cohen所说,据《悉尼先驱晨报》报道,悉尼一名男子因屡次违法倾倒石棉垃圾险些入狱,并被判罚累计逾40万澳元,但他似乎并无悔改之意,最近他被指重操旧业,在墨尔本成立了一个新的垃圾倾倒公司,继续非法倾倒数百吨被污染的垃圾。
原因就在于,犯错成本太低,而违法倾倒的利润却越来越高。
据悉,这名男子名叫汉纳(Dib Hanna),他因倾倒含有石棉已被新州环境法庭分次罚款累计40多万元。新州环保当局正在对指控他的8项新罪行展开调查,而汉纳被指已三次未在新州环境法庭出庭。
汉纳目前在墨尔本注册了一个名为“维州大卫戴尔塔民间集团”(David from Delta Civil Group Vic)的倾倒垃圾公司,做广告标榜其价格便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