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试验,这种“绿色肥料”覆盖在树根土壤处,可以保持土壤湿度,降低土壤温差,增强土壤养护,提高土壤肥力,防止水土流失。试验区域的绿化带长势良好,病虫害明显减少,大大降低了植保养护成本。
图2中的三林城养护标段东明路(三林路-外环路)行道树悬铃木341株,绿地面积23246m2,采用“堆肥处理”后的各种数据对比:(见图2)
目前我公司还在不断地探索中,相信随着技术的改进,以这些园林垃圾产生的绿地肥料代替化肥,不仅能省下购买化肥的大量资金,而且更能减轻环卫工人的工作难度,提升环境质量水平。
4园林垃圾资源化再利用的未来效益
4.1生态效益
生物的生态发育需要不断从它的周围环境中吸取所必须的物质,并且不停地影响着环境。而受生物影响的环境,特别是土地环境,又反过来作用于生物。所以,要使生物的生活环境经常满足生物的生活要求,必须适时补充环境所失去的物质,维持整个系统的活力。园林垃圾循环利用后产生的土壤介质可以改善城市土壤存在的板结、有机质含量低、通气性差、透水性不强的缺陷,提高城市土壤的理化性状、促进植物生长、增加雨水渗透、减少地面积水,提高城市生态系统自我良性循环的能力。同时,土壤介质的应用可大大减少绿化建设中购买的土壤和肥料,对保护有限的土壤资源具有重要的意义,
4.2经济效益
随着城市绿化的快速发展,园林垃圾的产生量也逐年增大,以上海为例,全市行道树超过80万株,每年仅行道树修剪至少产生60000吨左右的树枝,加上全市公园、绿地、居住区和单位绿地,每年产生大量的园林废弃物,这不仅造成了环境的污染,也带来了资源的浪费,养护单位还必须为运输和焚烧投入大量资金。引用“堆肥处理”把枯枝败叶、树枝、残花、碎草末等城市园林垃圾经过堆肥处理就可以生产出“财富”。
利用微生物发酵技术使这些废弃物转化为可以利用的土壤介质,不但可以减少填埋场的面积,减少病原菌的繁殖场所,处理后的绿色肥料还可以加工制成各种专用的生物有机肥,比起一般的生物化肥,大大降低了对环境造成污染的幅度,既解决了上海园林垃圾的处置问题,又降低了城市市容环境的养护成本。
5政府推进管理型环保模式
目前我国园林垃圾循环利用管理方法严重滞后,主要是我国相关法律和政策还不够完善,资金设备投入不足,还未完全形成园林垃圾循环利用的管理体系,因此,推进管理型环保模式势在必行。
5.1政策方面
可以根据不同城市的情况,颁布一些对园林垃圾资源化再利用政策。在法律法规上制定推行城市园林废弃物循环利用的相关法律文件,并辅以相应的优惠政策保障。同时,对进行园林垃圾再利用的堆肥厂或一些利用园林垃圾再生绿色产品的企业提供一定的补助以资鼓励。
5.2教育方面
举行一些大型的绿色垃圾再利用的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广大群众对管理型环保的积极性,主动把环保从身边点滴做起。同时,宣扬绿色产品的用途,鼓励群众建立良好的环保管理社区示范点。
5.3科研方面
鼓励科研单位对资源化再利用进行深层次的研究,引进国外的先进设备与技术,提高我国的自主研发水平,以此为我国园林垃圾资源化再利用奠定基础。
6小结
园林垃圾资源化再利用是中国环保未来发展的大趋势。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废弃物的回收利用时也说过:变废为宝,循环利用是朝阳企业。垃圾是放错地方的资源,把垃圾资源化,化腐朽为神奇,是一门艺术,我们要再接再厉。这句话说出了园林垃圾资源化的真谛。借鉴国外的做法,经过归纳分析,实践操作,“堆肥处理”适用于我国,我们还要继续不断研究,不断努力,最终走出一条更生态、更环保、更高的经济效益的道路。(作者单位:上海浦林城建工程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