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未来深圳即将新建的垃圾焚烧厂,龚佰勋说道,在垃圾焚烧设施布局上,总体而言,实行相对集中,适度分散的两个层次的垃圾处理结构。举例说,日本的垃圾焚烧厂实行分散的战略,每个区各自建设施;而新加坡则实行集中处理的战略,建大型焚烧厂。深圳综合吸纳他们的先进经验,市将集中布局建3座大型焚烧厂,各区根据需求再分散建中小型垃圾处理设施作为补充,以应对垃圾量的过快增长,同时调动各区处理自己辖区垃圾的责任心。
公开所有信息经得起市民查询
新的垃圾焚烧厂一旦落地,面对备受诟病的运营问题,加强监管至关重要。
“新建的焚烧厂尤其要吸纳专业懂行的人参与监管。”龚佰勋强调,垃圾焚烧厂越来越多,处理的垃圾量也越来越多,非常有必要组建一支专门的队伍对所有的垃圾处理设施进行监管,这是目前最缺乏且最迫切需要的。垃圾处理很专业,参与监管的人要会看各项指标数据。同时,当地居民也是一支重要力量,通过信息公开,消除市民疑虑,实现对垃圾处理设施的全社会共治。
市城管局环卫处姜建生则认为,要让焚烧厂在阳光下运行,建立全程监管模式。他指出,要让老百姓走进焚烧厂亲身感受,所有信息都公开供老百姓查询,才能经得起考验。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政府职能部门人员、律师、第三方有资质的监管机构等等,都要充分参与监管。
对此,市人大代表黄翔十分赞同。“老百姓用鼻子和眼睛评判垃圾焚烧厂的工作,应在焚烧厂周边每个居民小区设监测点,要让居民随时想看什么就能看到什么。”黄翔直言,每个人都产生垃圾,但都反对垃圾焚烧厂建在自己身边,如果每个人都这么想,这座城市的垃圾处理将走向何方?对于存在的问题,政府部门过去没有做到的,现在、未来怎么做,要给老百姓一个保证,承担起这份责任。
“要用立法的形式,将垃圾焚烧厂的规划、立项、选址、建设、回馈机制以及监管等都予以规范,并出台相应处罚措施。”谈起垃圾焚烧厂,市政协委员张俞强直指,“老百姓反对就是因为承诺效果和实际情况相差太远。”他表示,一旦市民等社会各界发现并核实有焚烧厂运营企业偷排、对污染指标控制不到位等现象发生,执法机构根据法律法规开出罚单,予以重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