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自从去年夏季以后,白纸、塑料和燃料的价格骤降,因而可以替代这些东西的废品价格也大幅度下降,对垃圾抱有的幻想也就此告一段落。起初许多回收公司认为垃圾即将消失,而现在这些公司又称:除非有财政支持,不然公司本身将不复存在。
给予津贴可不是什么好主意。政府在垃圾处理行业中起到一定的作用,但那是一种调控和监督的作用。政府应该责成产生垃圾的部门自己将垃圾处理掉,然后才能令人满意地保证在各种产品中反映出安全处理垃圾的费用,这样也将有助于人们领会到那些垃圾是最难以处理的,可以激励消费者首先去购买那些产生垃圾最少的商品。
这听起来很简单,但政府很少做出正确的规定。在比较贫困的国家,政府通常根本没有任何有关垃圾的规定,或者即使有规定,也没有执行。在富裕的国家里,政府的规定常常不一致:对某些种类的垃圾限制得太严格,而对其他种类的垃圾则特别宽松,宽松得让人担忧。在强制实现某些目标和征税上,政府还往往会表现得很武断。例如,加利福尼亚州想回收所有的垃圾,并不是因为这样做一定会带来环境和经济上的利益,而是因为“没有垃圾”的目标在政治上具有吸引力。再如,英国开始对掩埋垃圾征税,征税很重,地方官员急于找到一种可替代的处理办法,他们正在投资于各种尚未证实的垃圾处理技术。
在回收利用方面,硬要人们回收没有买主的东西是没有用的。如果企业拒不利用便利的机会,不愿意通过重新利用废料来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那么就说明政府制定的排放价位太低了,比起通过调控来消除影响,直接处理该问题的效果会更好。至少,政府应该保证回收的材料要有市场。
本专题报道的观点是:从大体上来讲,相对于过去,垃圾正在得到越来越合理的处置。垃圾处理业正在变得越来越高效,技术的利用越来越充分,造成的污染在正在受到越来越严格的控制。最重要的是,一些地方产生的垃圾比以往更少了。然而进展是缓慢的,因为,有关我们要扔弃什么和保留什么,那些企图实施干预的政治家们通常会搞得一团糟。
译自:《经济学家》杂志(Feb 26th 2009) Edward McBride作 胡德良 译 转自译言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