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洒”是“扫”的前奏,故连文称“洒扫”。甲骨文洒字作5,其左边为一弯流水,是形旁;其右边为“西”字(鸟巢形,因太阳落西则鸟归巢也),是读音所出。所以,属“形声”字。
与“帚”字相关的还有“妇”字,甲骨文作6。其右边为简化的“帚”字,其左边(在右亦可)实即甲骨文的“女”字。可见扫、妇两字均有“帚”,只是扫指扫垃圾的动作,妇指扫垃圾的妇女。由此可见,商殷之时早已是父系社会了。“男”字从田、从力,即田里的生活以男劳动力为主。妇女则以从事家务为主,搞卫生与衣食之类。据《甲骨文编》:“甲六六八卜辞用帚为妇,重见帚下”,就是说甚至不加女旁,还可以帚字作妇字。
另一系列与垃圾有关的甲骨文是“弃”与“粪”两字。从字形上说,两者十分接近,都有双手拿着粪箕的中下部。“弃”字作7,其上部为甲骨文“子”字的倒置;“粪”字作8,其上部为三点小点。徐中舒称:“粪象双手执箕弃除秽物之形,《说文》:‘粪,弃也’。由此可见,弃与粪两字形既近似,义亦相通。大搞卫生,洒扫出来之垃圾清除干净之事,古文中有“粪除”之名。至于弃子女之事,在古史上屡见记载。最出名者,如周之后稷名“弃”,钱镠(吴越国王)又名“婆留”等。
历史从甲骨文之时时光荏苒直到今日,垃圾仍然是以千家万户的生活所弃为主。从洒扫至粪除表明了垃圾的两个过程。从社会与政府说来,还有更加重要的集中、分类、剔出可用物、变废物为宝、无害化处理等过程。所以,决不可等闲视之,必须投入相当的人力与物力,才可解垃圾围城之困。民国名仕邓铁,起了一个古怪的名字叫“粪翁”。笔者和他的许多弟子交好,深知邓公非狂狷之徒,在学术与艺术上均臻一流。此翁名以粪,原为环境与身心上均粪除污秽做个清清白白人家之意。综观今日社会上诸多污秽横流,我们真应该提倡邓粪翁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