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滤(NF)是在RO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以纳滤为主的膜前预处理较孔径更大的微滤和超滤好很多。例如在德国的垃圾填埋场中,由于膜的污染和CaSO4等盐分引起的膜结垢等因素的影响,膜系统操作压力的进一步提高变得很困难,而引入NF工艺,将NF、RO和HPRO进行工艺联合,在控制操作压为2.0~4.0MPa的条件下,NF即可将RO的浓缩液进行二次分离,从而大大降低了HPRO膜结垢现象的发生。据报道,尽管NF-RO-HPRO的组合应用会增加投资,但和其它处理过程相比,整个组合膜工艺处理过程的能耗仅为8.5~12kW•h/m3(回收率95%)。
Bohclziewicz[21]等研究了活性污泥+化学处理、活性污泥+超滤+氧化、活性污泥+超滤+RO的三种不同组合工艺对垃圾渗滤液的处理效果,结果表明,活性污泥+超滤+RO处理效果最好,其出水可以直接排放至自然水体中。
张宏忠等[22]针对北京市北神树填埋场渗滤液水样研究发现,组合膜处理垃圾渗滤液的最佳工艺为:垃圾渗滤液→砂滤→微滤EW膜→超滤GE膜→RO的SE膜。经该工艺处理后,垃圾渗滤液由浑浊的褐黄色变为清澈透明,由腐臭味变为无异味,COD、氨氮和电导率分别由2 074 mg/L,1 685 mg/L和8 500μS/cm下降为81 mg/L,183 mg/L和320 μS/cm,含油量、色度和浊度去除率均为100%。Timo Maria[23]等分别用电混凝/化学混凝组合膜深度工艺处理渗滤液,结果表明二者与后续膜组合工艺整体的去除效果均达到90%以上,并且电混凝工艺处理后膜的污染状况比化学混凝好很多,证明电化学-膜系统是很有潜力的渗滤液处理方法。
4.2 生物法预处理技术
广州新丰渗滤液处理厂采用 UASB+SBR+RO处理工艺,处理规模为500m3/d,工程投资约6 000万元,处理成本约25元/m3。
天津滨海新区填埋场渗滤液处理站采用生物法氧化沟进行预处理,后接臭氧氧化对难以生化处置的污染物进行处理,再利用活性炭和连续微滤(CMF)对渗滤液进行RO前预处理,最终交由二级RO处置排放。实际运行情况表明,CMF的出水已经达到国家杂用水标准,二级RO出水不仅可以满足相关标准要求,更可以用于场内除饮用以外的生活杂用,整套工艺直接运行成本为每吨渗滤液17~22元。
北京市六里屯垃圾填埋场采用了上流式厌氧污泥床+吹脱+氧化沟进行纳滤+RO前的预处理;还有其他诸如采用UASB-MBR-DTRO处理渗滤液的方法,整套工艺出水COD从38 000mg/L降至仅仅50mg/L,同时将BOD从20 000mg/L降至10mg/L,NH3-N从2 000 mg/L降至10mg/L,SS从1 000mg/L降至5mg/L。
Halil Hasar[24]通过对早期垃圾渗滤液采用(预处理)氨吹脱、混凝、(主要处理)生物膜、(后续处理)RO等一系列处理技术,可达到较好出水效果。在SRT为30天时平均硝化率为90%且对于COD的去除效果更令人满意。MBR和RO的组合工艺,其特点是功能互补,整体效果优异,适用于在常规生物反应器中因停留时间短、生物浓度低而难以高效降解的体系,国内外有众多应用报道。
Won-Young Ahn[25]采用化学沉淀+管式MBR+RO的组合处理工艺取代韩国某处50m3/d的渗滤液处置项目工艺,MBR作为RO的预处理工艺[26],能很好的满足RO的进水要求,保证了最终出水水质并且解决了原有工艺没能处理的硝氮问题,促进了总氮的去除,吨水处理成本从原来的5美元降到3美元。
天津市武清区生活垃圾处理厂的垃圾渗滤液处理工艺以“中温厌氧生化反应器+浸没式膜生物反应器”作为反渗透处理前的预处理技术,最终处理出水CODCr、BOD5、NH3-N、总氮和 SS分别降至55 mg/L、20 mg/L以及8 mg/L、40 mg/L和1 mg/L以下,保证了达标排放。整套系统运行压力低、能耗低、运行费用低,避免了高压反渗透运行存在的问题。
5RO处理垃圾渗滤液的浓缩液处理研究
膜工艺只是将料液进行分割,并没有从本质上改变其中溶质的化学性质。RO膜的透过液几乎可以达到饮用水的标准,而浓缩液中却富集了渗滤液中大量难降解有机物和金属离子,其组成成分复杂,有机物及总氮浓度高,含盐量高,电导率约为50~80 mS /cm,易结垢离子含量高[27],如得不到妥善处置将成为更加严重的污染源。
目前国内几种主要浓缩液处理工艺中, 浓缩液回流工艺会导致污水中难降解 COD 不断积累,提高废水的TDS 含量,导致膜结垢严重,产水率降低,最终导致渗滤液处理系统瘫痪,不宜长期采用[28];离子交换或活性炭吸附处理工艺再生成本很高,且再生废液中的有机物处理以及浓缩液中的重金属处理也是难题, 此法目前没有工程成功应用的先例;化学氧化( Fenton 试剂) 法工程应用尚不成熟。
另外,高级氧化技术、蒸发和回灌也受到广泛关注。
5.1 高级氧化技术
吴彦瑜等[29]采用了基于中心复合设计 (CCD)的响应面分析方法 ( RSM )研究了Fenton试剂处理难降解反渗透垃圾浓缩渗滤液过程中初始 pH、 FeSO4•7H2O用量、[H2O2] /[Fe2+]摩尔比 3个因素对COD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最佳 pH 3.75,FeSO4•7H2O 投加量为17.91 mmol/L、[ H2O2 ] /[ Fe2+]摩尔比为 1.36的反应条件下, COD去除率能达到最高值(72.25%)。
版权声明
1、凡注明"来源:环卫科技网" 的所有作品(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本网站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环卫科技网及/或相关权利人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环卫科技网及其所有公众号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环卫科技网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2、如需申请授权或投稿,请联系:15275181529(电话同微信),经授权后 ,方可转载并注明来源与作者。
3、如需商务合作,请联系:15550005077(电话同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