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动垃圾系统,或称自动垃圾系统采用吸尘机原理,开启发动机把垃圾槽的垃圾吸到底层垃圾箱。
顺应环保风潮,有越来越多建筑采用巨型“吸尘机”把垃圾吸起来,而且在家门口就能把垃圾和再循环物品分开。
这类气动垃圾系统(pneumatic refuse conveyance system),或称自动垃圾系统采用吸尘机的原理,开启发动机把垃圾槽里的垃圾吸到底层的垃圾箱里。
目前,本地有100多个建筑项目已经采用这样的垃圾收集系统,小至不到100个单位的小型公寓,大到1000多个单位的大项目,但每个都是独立系统,并不相连,垃圾车仍然需要开到建筑物的垃圾收集站去。
国家环境局在本月初国会拨款委员会辩论新财年预算案时宣布,将在2015年在滨海湾新市区推行区域型的气动垃圾系统。该局打算在地下建造输送管道把楼与楼之间的垃圾集中起来,这样垃圾就能吸到地下再送往中央垃圾站。
这个系统的细节还未出炉,但环境局委任的KPMG气候变化和可持续发展服务主管合伙人沙拉德(Sharad Somani)说,新市区有商业、住宅、零售、酒店和餐饮等用户,面积大约是28万平方米,每天能处理125公吨垃圾。
环境局目前还在征集发展方案计划书,需要确定发展商后才知道造价。
据记者了解,这个系统的造价,按每用户单位来算在2000元到3000元之间,项目越大,各单位分摊的成本也就越低。
环境局说,这样做的好处很多。对居民来说,封闭式的垃圾收集系统能减少异味、防止虫患鼠患。整体来说,能大大舒解垃圾车在大楼间穿梭造成的交通问题、降低收集垃圾所需的人手、创造能操作这个系统的高技能职业。对发展商来说,能节省垃圾收集站空间。
记者日前参观了一栋采用气动垃圾收集系统的新公寓,了解这个系统的运作。
这个新系统的垃圾槽就跟一般组屋的差不多,但输送管道比较小,直径大约40到50公分,这样发动机才能有效抽空。
不过,这也意味着用户不能把大件物品如压扁的纸箱和报纸等扔进垃圾槽,以免阻塞管道,所以大型垃圾还是要带到楼下扔。
这座由城市发展有限公司开发的珊顿一号公寓采用的是两个分开的垃圾槽,一个装一般垃圾,一个是可再循环的,这样用户就可以直接把再循环物品丢进垃圾槽,无需拿下楼找再循环箱。
系统厂商恩华特(Envac)新加坡私人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洪启荣介绍,系统一天抽空三四次,并不会太耗电,而且垂直的管道是利用地心引力,只有平行的管道才需要抽取垃圾。
“垃圾在里头每小时速度70公里,抽空一次只花10到15分钟。”
他也指出,这适合那些垃圾管道无法直达地面收集站的建筑,比如金文泰中心建造在巴士转换站上的三座组屋。
恩华特是瑞典公司,在全球参与多个大型项目,包括台北101、天津生态城和巴塞罗那奥运村等。
不过,据了解系统的造价和运作费要比现有的收集方式高30%。以这座公寓来说,每户每月的垃圾处理费是14元5角,这其实跟一般的私人住宅垃圾收集费相差不远,组屋区则是4元多到7元多。
除了金文泰,蔡厝港2道的一个组屋项目也用了这个系统,环境局说,安装系统的费用并没有转嫁给居民,他们只是支付跟该邻里一样的垃圾运输和处理费。
建屋局日前也宣布,将在裕廊东试行把气动垃圾系统安装在现有组屋,详情日后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