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地,目前收购一吨秸秆的成本大概在230元左右,1.4吨秸秆能发1000度电,而1000度电的价格是750元,这样看来,似乎秸秆发电的利润空间还是很大。不过,高升解释,“除掉设备维修费、员工费用和各种税费等,公司只能做到不亏本。”由于整个秸秆发电,前期包括收购、加工、储存、运输等环节,每个环节都需资金。国能生物集团在全国其他地方的经验是,运行1×30兆瓦的汽轮发电机组才能盈利。也就是说,一小时能发3万度电的话,公司才能盈利,“因为发3万度电的机组发的电多,但设备价格和维修费用同发12000度电的机组相差无几。”记者接着问,为何不在赤峰启动1×30兆瓦的汽轮发电机组。高升无奈地回答,“收的秸秆量不够。”尽管秸秆是很好的可清洁能源,但密度低,难以运输,成为秸秆发电的瓶颈。不仅如此,秸秆的收购价还在一年年往上涨,高升说:“秸秆这东西,没人买的时候,也就被人扔掉了,一旦知道能卖,老百姓就特想卖个高价钱。”
环境百科
秸秆发电
秸秆是农作物通过采摘脱粒后留下来的茎叶,主要有玉米、小麦、水稻、高粱、大豆等秸秆品种。中国农作物秸秆年产量约为7亿吨左右,列世界之首,每年可作为能源加以利用的秸秆总量达3.76亿吨。
秸秆发电,就是以秸秆为主要燃料的一种发电方式,又分为秸秆气化发电和秸秆燃烧发电。气化发电是将秸秆在缺氧状态下燃烧,发生化学反应,生成高品位、易输送、利用效率高的气体, 再用这些气体进行发电。秸秆气化发电工艺过程复杂,难以大规模应用。秸秆直接燃烧发电是目前规模化应用比较现实的途径。
秸秆发电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都很可观,但也面临一些障碍。一是收购难。秸秆的收购往往在农忙季节,收集秸秆的力量不足。二是储存难。秸秆收购具有很强的季节性,无法均衡收购,要维持企业的正常运转,必须有半年的储量。另外,因秸秆比重轻,体积大,存储场地面积大,还需一系列的防雨、防潮、防火等配套设备,维护费用大。
1988年,丹麦BWE公司最早发明秸秆燃烧发电,在该公司的技术支持下,当年丹麦诞生了世界上第一座秸秆燃烧发电厂。目前,英国、荷兰、瑞典、芬兰、西班牙、美国、加拿大等国也建有秸秆燃烧发电厂。截至2010年,我国已建设了200万千瓦生物质能(包括作物秸秆、林业剩余物等)直燃发电厂,年发电量超过100亿度。(整理:宋小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