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积极推广秸秆过腹还田
用秸秆养畜,实现过腹还田是一种综合效益较高的生产模式。睢宁县是养羊、牛大县,目前肉牛出栏3.5万头,奶牛存栏1万头,白山羊存栏80万头,1987年被农业部定为商品牛基地县,1995年和1999年、2000年、2002年分别被定为国家级和省级秸秆养羊示范县,2006年被评为“中国白山羊之乡”。饲养业年消化秸秆达20多万t,有效地促进了全县畜牧业的发展,农民也增收了1000多万元。要积极发展秸秆氨化、青贮、微贮等饲料处理等技术,既解决养畜的饲料问题,又促进农村畜牧业的发展。
3.3探索秸秆能源建设
2010年睢宁县完成建设户用“一池三改”沼气池2300户,畜禽养殖场小型沼气治理工程19处,秸秆固化成型2处,秸秆预处理站4处,秸秆气化集中供气站2处,建设农村沼气乡村服务网点10处,小型秸秆综合利用设施已在睢宁初步得到推广应用,大量秸秆已转化为清洁能源原材料得到消化,目前还需进一步加大对秸秆等新能源建设的探索和推广应用。
3.4推动秸秆生物技术运用
睢宁县是全省食用菌主要生产县之一,2008年经江苏省农林厅认证的食用菌栽培面积为94.15hm2,列全省第12位,2010年实际面积达到133.33hm2,2011年实际面积达到166.67hm2。仅官山镇食用菌生产每年需要秸秆0.75亿kg,该镇种植小麦近0.67万hm2,在田小麦秸秆2/3用于食用菌原料,这些养殖区每年消耗大量的农作物秸秆,有效地解决了秸秆的综合利用问题,实现了秸秆变废为宝。目前利用秸秆生产平菇、香菇、金针菇、鸡腿菇等技术已较为成熟,需要进一步推广。
3.5发展秸秆工业化综合利用
秸秆工业化利用,不仅可增加农民收入,变废为宝,而且可以提升秸秆的内在价值。利用秸秆加工草帘子、草袋等草编,已广泛用于防洪、防涝,产品包装,砖坯、水泥制品、建筑工地的覆盖和蔬菜大棚保温、保湿、遮阳。目前,睢宁县姚集镇、李集镇有多家农户进行草编加工,据初步统计年消耗秸秆量约1万t左右,但还需扩大新技术引进,提升企业技术能力和科研能力,深度发掘秸秆的内在价值。
4推进秸秆综合利用的对策与建议
4.1加强宣传和技术培训
要高度重视宣传培训工作,各级党委、政府一定要充分认识开展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用实际效果引导、教育农民群众,转变观念,采用综合利用措施处理剩余秸秆。大力宣传政府或部门的有关通告、规定,提出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的具体要求,做到家喻户晓,也要发挥新闻媒体对秸秆综合利用的舆论引导和对焚烧秸秆的监督作用,在全社会范围内开展秸秆综合利用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等知识的科普宣传,做到计划早安排,措施早制订,组织早到位,工作早行动,为秸秆综合利用工作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舆论环境。
4.2探索社会化服务模式
从市场经济的要求出发,积极探索社会化服务的新路子,鼓励广大农民购置秸秆还田农机具开展有偿作业服务。积极培育市场中介组织,建立健全农机服务体系,进一步拓宽服务领域和范围,以增加农机户的收入,提高农民购机的积极性。
4.3实现疏堵结合
秸秆综合利用是一项长期任务,应在综合利用的基础上,采取以疏为主、疏堵结合、多措并举的策略,全面推进秸秆综合利用,确保完成秸秆综合利用目标任务。要通过肥料化利用、秸秆饲料化利用、秸秆基质化利用、秸秆能源化利用、秸秆储运、科技研发等途径实现资源化利用,提高农民综合利用秸秆的技能,使秸秆综合利用真正成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
4.4加大投入力度
国务院明确提出将对秸秆发电、秸秆气化、秸秆燃料乙醇制备以及秸秆收集贮运等技术给予补助和资金支持,要用足、用好国家扶持政策,抢抓政策扶持机遇,进一步开辟新的农业投入渠道,逐步形成农民积极筹资投劳、政府持续加大投入、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多元化投入机制,提升全县秸秆综合利用的层次和水平。
版权声明
1、凡注明"来源:环卫科技网" 的所有作品(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本网站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环卫科技网及/或相关权利人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环卫科技网及其所有公众号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环卫科技网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2、如需申请授权或投稿,请联系:15275181529(电话同微信),经授权后 ,方可转载并注明来源与作者。
3、如需商务合作,请联系:15550005077(电话同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