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废弃混凝土的再生模式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国内外许多研究者及工程技术人员对废弃混凝土的循环利用进行的大量的研究,并取得了可喜的研究成果。目前,对废弃混凝土进行回收再利用的方法主要有三种:(1)作为加固软土地基和铺垫路基或基础回填等建筑材料直接加以利用,这种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能实现资源的有效合理利用;(2)作为生产再生水泥的原材料加以利用方式和第一种方式的环境效应还有待进一步完善;(3)将废弃混凝土破碎并加工成再生粗细集料,用以代替部分或者全部天然集料配制成再生混凝土,这种方法即再生混凝土技术,符合建筑业可持续发展战略,是发展绿色生态混凝土的重要措施之一,在我国将有较好的发展空间和引用前景。
4再生集料的特性
4.1再生集料的组成形状和级配。再生集料按照颗粒大小可分为再生粗集料和再生细集料。颗粒大于4.75mm的为再生粗集料。再生粗集料一般有基本三种形态:一是复合颗粒Ⅰ,即表面包裹着部分水泥砂浆的石子;二是普通集料颗粒Ⅱ,基本为普通集料或少量粘附砂浆;三是水泥砂浆颗粒Ⅲ。破碎颗粒大时,复合颗粒较多,破碎颗粒较小时,以碎石颗粒和水泥砂浆颗粒为主。粘附的砂浆层或破碎后的砂浆颗粒会有较多明显气孔,碎石形态则同原水泥混凝土碎石。其中复合颗粒Ⅰ的自身差异性很大,有些颗粒表面的旧砂浆附着面大,有些颗粒表面的旧砂浆附着面小。复合颗粒与水泥砂浆颗粒都将对基层材料的性质产生很大的影响。再生集料颗粒中,以复合颗粒Ⅰ,即碎石与水泥砂浆粘在一起的颗粒所占的比例最大,普通集料形态的颗粒Ⅱ比例最少,水泥砂浆颗粒比普通集料形态的颗粒Ⅱ稍微多点。再生集料的级配是表示构成再生集料的不同粒径颗粒之间组成的相互比例关系,它是材料的一项重要的技术指标。颗粒级配的优劣,关系到材料的强度与抗收缩性能。
4.2再生集料的物理力学特性。(1)再生骨料的吸水特性。天然岩石由于其孔体积含量很低,一般低于3%,极少超过10%,所以常用的天然骨料吸水速率和吸水率都很小。然而对于再生骨料,其颗粒棱角多,表面粗糙,组分中包含相当数量的硬化水泥浆(包裹在天然骨料表面或者以碎屑形式存在),砂浆体中水泥石本身孔隙比较大,且在破碎过程中,其内部往往会产生大量的微裂缝。因此,再生骨料的吸水性和吸水速率都比天然骨料大得多。另外,从旧建筑物拆除现场取得的再生骨料与天然骨料采集场的操作环境也截然不同,经破碎后获得的再生骨料除非进行水洗处理,否则因含较多的泥土和泥块,也会增加其含水率和吸水率。(2)再生骨料的堆积密度和表观密度。再生骨料中硬化水泥砂浆密度低、表面粗糙、空隙率大、在破碎过程中内部产生大量微裂纹,这使再生骨料的堆积密度和表观密度一般低于天然骨料。由于原生混凝土的强度等级、配合比、龄期、使用环境等因素存在差异,因此,再生骨料堆积密度和表观密度离散性较大。再生细骨料的堆积密度和表观密度分别为天然细骨料的75%-80%,80%-85%,再生粗骨料的堆积密度和表观密度分别为天然粗骨料的85%以上和90%以上。试验中再生骨料比天然骨料的表观密度稍微大一点,这是因为再生骨料加工质量较好,而所用的普通骨料质量却较差。
版权声明
1、凡注明"来源:环卫科技网" 的所有作品(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本网站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环卫科技网及/或相关权利人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环卫科技网及其所有公众号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环卫科技网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2、如需申请授权或投稿,请联系:15275181529(电话同微信),经授权后 ,方可转载并注明来源与作者。
3、如需商务合作,请联系:15550005077(电话同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