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通过对杭州第二垃圾填埋场渗滤液进行水质、水量分析,采用厌氧+综合物化法对其进行处理,BOD5、CODCr的去除率均可保证在90%以上,出水可以达到《生活垃圾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1997)中的三级排放限值,排入城市二级污水处理厂。
关键词:垃圾填埋;渗滤液;UASB;综合物化法
1概述
1.1工程背景
杭州市第一垃圾填埋场至2003年底将封场,杭州市政府确定在现有第一填埋场(西侧)基础上,建设第二垃圾填埋场。
根据杭州市规划,2004年以后的城市生活垃圾将实行填埋、焚烧和回收同步运行的综合处理处置策略。杭州市第二垃圾填埋场的处置对象仅限于生活垃圾,不包括工业垃圾、医疗垃圾和其它有毒、有害废弃物。同时由于第二垃圾填埋场与第一垃圾填埋场相毗邻,采用填埋工艺和产生污染因素基本相同。
1.2第一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理现状
第一填埋场多年运行渗滤液产生量为每年38.91万m3,据其历年常规监测结果,进污水处理站渗滤液主要水质指标如表1中所示。
2垃圾渗滤液处理工艺的选择
2.1垃圾渗滤液产生量
垃圾填埋场渗滤液产生量受垃圾本身含水量、场地水文地质条件、气候条件、填埋方式等诸多因素影响,其产生量呈明显的无周期性,根据进出物料平衡,渗滤液产量可以下式估算:
Q=(I+G+W-S-E)×A
式中Q—渗滤液水量;
A—填埋场汇水面积;
I—降雨量;
G—单位面积地下水渗入量;
W—单位面积垃圾及覆土的含水量;
S—单位面积地表径流量;
E—单位面积自然蒸发量。
根据以上计算公式,同时参考德国对多个垃圾填埋场的统计(渗滤液量为降水量的25%~58%),综合以上两种估算方法确定第二垃圾填埋场建成运行后,垃圾渗滤液产生量(含第一填埋场)约1500t/d。
2.2垃圾渗滤液水质
垃圾渗滤液具有水质复杂,水质水量变化大且不呈周期性,CODCr、BOD5、NH3-N、重金属浓度高及微生物营养元素比例失调等特点。其各种成份变化主要取决于填埋场的年龄、深度、微生物环境以及所填埋的垃圾的组成等,其中填埋场的场龄是影响垃圾渗滤液水质的最重要因素。据对第一填埋场渗滤液历年常规监测数据系统分析发现,随着填埋年限的延长,各污染因子浓度呈动态变化,CODCr变化幅度最大,废水可生化性逐步降低。pH变化有一个明显的从偏酸到偏碱的变化过程,总氮也有一个由小到大的变化过程。
2.3处理工艺的选择
2.3.1渗滤液处理方案
拆除原有调蓄池和污水处理站,新建15万m3调蓄池一座和处理规模为1500m3/d(最大处理能力2000m3/d)的污水处理站一座。有关设计参数介绍如下。
a.污水处理工艺
填埋场垃圾渗滤液自调蓄池流入渗液处理厂格栅区池,格栅出水后经调理槽提升至UASB反应池,然后渗滤液自流至分解池、置换反应池、絮凝反应池、沉淀池出水排出。在气温高,厌氧反应良好且出水达标时,可超越物化分解池,直接进入下一个处理单元进行处理。生化及物化污泥经污泥浓缩机压缩后送入填埋场填埋处理。
b.设计进水水质
根据第一填埋场运行经验,污水调蓄池不仅具有调蓄水量、均匀水质的作用,而且具有沉淀、厌氧酸化水解等作用,CODCr、BOD5、TN的去除率均可达50%左右,其容量和处理规模是卫生填埋场的重要设计参数。垃圾渗滤液经过调蓄池后出水水质如表2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