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表4可以看出,试样B和试样C的fCaO含量接近,且都比基准样A低。原因是飞灰和炉渣当中重金属微量元素组分较多,有利于降低液相出现温度,增大液相量,改善易烧性。
从表5可以看出,从试样A到试样B,再到试样C,硅酸盐矿物总量依次减少,C3S依次明显减少,C2S依次明显增加;中间体总量相近并略微有所增加。主要的原因是飞灰和炉渣中含有一定量的硫、氯等阴离子,在计算生料率值时没有被考虑进去,而实际上这会降低熟料的KH值,特别是飞灰中的硫、氯含量较高,因此导致所得熟料中C3S的含量降低,C2S的含量相对升高。因此在合理利用飞灰和炉渣的时候应该考虑其中硫、氯等阴离子对率值的影响。可以适当提高硅酸率,使得熟料矿物中的硅酸盐矿物总量增加,减轻由于实际KH值下降而使C3S含量下降的影响,从而保证水泥熟料的质量。
3.2XRD分析
图1是未进行相萃取的3个熟料样的XRD分析图谱,表明其硅酸盐矿物组成主要是C3S、β-C2S,中间相矿物主要是C3A、C4AF。
图1熟料未进行萃取的XRD图谱
图2是萃取的硅酸盐相的XRD图谱,基准样A的C3S、C2S都具有较强的衍射峰,试样B的相对矮平一些,试样C比试样B的矮平且杂峰较多,主要是由于飞灰和炉渣当中存在一些重金属杂离子的影响,特别是飞灰中的含量更多,所以使得背底没有基准样平整。
图2熟料萃取的硅酸盐相的XRD图谱
图3是萃取的中间相的XRD图谱,图4是萃取的铁相的XRD图谱。
由图3和图4可见,同基准样A相比,对于C3A,掺炉渣熟料B和掺飞灰熟料C都有明显的衍射峰,证明了C3A的存在。但是对于铁相矿物,存在以下问题:试样B、C萃取的铁相XRD图谱的C4AF三强峰(0.2656nm、0.2779nm、0.1928nm)对应的d值都比基准样A上的三强峰值(0.2646nm、0.2772nm、0.1922nm)的稍偏大,比PDF卡上的三强峰值(0.2630nm、0.2770nm、0.1920nm)也偏大;试样B、C相对于基准样都不同程度出现一些小峰,在图4铁相的XRD图谱中表现得更为明显,在PDF卡上对照发现这些小峰是C2F的特征峰(0.2779nm、0.1928nm、0.7337nm)。
图3熟料萃取的中间相的XRD图谱
图4熟料萃取的铁相的XRD图谱
根据已有的研究,水泥熟料中的铁相是一个组成在C2F~C6A2F范围内的固溶体系列,铁相固溶体的形成是铝离子不断进入C2F晶格的结果[7]。铁相主要在900~1100℃的固相反应中大量形成,首先形成C2F,其后铝离子不断进入C2F晶格,最终铁相组成取决于烧成温度及Al2O3/Fe2O3,Al2O3/Fe2O3<0.64时,生成C4AF和C2F的固溶体[8]。由于飞灰和炉渣含有Cr、Cu、Cd、Pb、Zn等重金属离子,而在C4AF中,铁相结构的Fe大多占据八面体位置,Al大多占据四面体位置,一般重金属离子的半径都大于Al的半径,如果受到重金属离子的影响使得Al不能够很好地固溶到C2F中去,而是重金属离子在高温环境下固溶到C2F中去形成铁相固溶体,则铁相的晶包结构将相应增大,因此测得的d值比PDF卡上的偏大;另外,同属于第一过渡系元素Cu、Zn等和Fe在原子结构上具有很大的相似性,因此重金属离子很可能在铁相固溶体中起到Fe所起的作用,相当于使Al2O3/Fe2O3降低,最终使得Al不能够很好地固溶到C4AF中去。还有研究也指出Zn和Cu容易取代中间相中Al和Fe的位置而分布在中间相矿物中[9],在研究重金属在水泥熟料中的固化机理中也发现,Cu、Zn、Cr和Mn在铁相当中的固溶量比在其他连锁矿物中都大很多[2],不过C2F的量不多,所以只有在萃取分离硅酸盐相之后才可以检测到C2F的特征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