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此可知,添加高蛋白含量的特异性微生物,利用其生命活动,将餐厨垃圾中的动物源性蛋白质通过一系列的生物过程转变成微生物自身的特异性蛋白,改变物质属性,并杀灭病原体。此法事实上是生物干燥和生物发酵的结合。但是,由于餐厨垃圾成分复杂,以及此处理法生物作用时间短、生物增殖条件限制,产品中仍有大量未被降解的餐厨动物源性成分,作为动物饲料使用时仍可能存在同源性污染的风险。
4欧盟对动物源性饲料的管理要求
自从疯牛病产生的原因确定以后,欧美等西方国家都对动物源性饲料作了规定,其中欧盟的要求最为严格、详细。欧盟议会和欧盟执委会第1774/2002号条例规定:“在经过卫生检验后,任何不适合人类食用的动物源性副产品不应该再进入食物链。”该条例还指出“科学资料表明,使用同源性动物蛋白饲喂同种动物,将会有传播疾病的风险。作为一种预防措施,应禁止上述做法。
因此,应当制定实施规则,确保用作饲用的动物副产品在加工、存放和运输过程各个环节分别进行。如果有充分科学依据,使用同源性动物蛋白饲喂鱼和毛皮动物,应留有余地。”该条例第22条规定:“含动物源性产品(欧盟定义为动物副产品及其加工制品)的用途在下列情况被禁止:①使用同源性动物蛋白饲喂同种动物;②使用餐饮废弃物或含有餐饮废弃物的饲料饲喂除毛皮动物以外的农场动物;③在牧场使用除粪肥以外的有机肥料和土壤改良剂[8]。”
作为预防措施,欧盟已经全面禁止了餐厨垃圾的饲料化产品重新进入人类食物链的可能。
5结论与建议
1)餐厨垃圾处理中应审慎选择饲料化技术。使用动物源性饲料喂养同种动物存在传播疾病的风险。我国餐厨垃圾中可能含有所有可食用动物的源性蛋白,为防范风险,餐厨垃圾处理中应审慎选择饲料化工艺。
2)禁止使用餐厨垃圾生产牛羊等反刍动物饲料。由于疯牛病、羊瘙痒症等疾病更容易在反刍类动物中传播和发病,借鉴相关法规要求,应明确禁止餐厨垃圾饲料化企业生产此类动物饲料或饲料添加剂。
3)对餐厨垃圾饲料化生产过程及产品制定相关管理制度。为将餐厨垃圾饲料化产品可能存在的风险降到最低,需建设部门和农业部门配合共同制定相关管理制度。建设部门着重管理生产过程,如对干燥法的干燥灭菌温度、持续时间,生物法的发酵时间、转化效率等提出明确要求,增强产品的安全性;农业部门注重对饲料化产品的管理,对产品标识、流向、接受单位及使用范围提出要求,尽量避免同源性问题的产生,尤其要杜绝这些产品成为牛羊等反刍动物饲料的可能性。
参考文献略
版权声明
1、凡注明"来源:环卫科技网" 的所有作品(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本网站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环卫科技网及/或相关权利人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环卫科技网及其所有公众号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环卫科技网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2、如需申请授权或投稿,请联系:15275181529(电话同微信),经授权后 ,方可转载并注明来源与作者。
3、如需商务合作,请联系:15550005077(电话同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