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计算方法应用实例 
利用公式(2)对所调研展会的厕位需求数进行测算。 
展会观众人数9万人,其中男性6万人,女性3万人;α为0.67;β为1.13(取1.00~1.26中值);Mi和Pi取值见表1。 
由此计算得到此次展会的厕位数需求为627个,其中男性大便、男性小便和女性厕位需求分别为85、170和372个。而展馆的厕位实际设置情况为总厕位数533个,男性大便、男性小便和女性厕位分别为145、145和243个。可以看出,展会所设置的厕位数无法满足此次展会观众人数达9万人时所需求的厕位数,特别是女性厕位严重不足,因此,造成女厕所排长队的现象。 
4结论 
1)在展会环境下,人均每小时的用厕次数为:男性大便0.022次,男性小便0.28次;女性用厕0.46次。 
2)单个坐便器厕位每小时最多可服务人次分别为:男性小便厕位为75人次;男性大便厕位为13人次;女性厕位为29人次。 
3)对于男、女观众人数相等,同时在场系数和个体用厕需求高峰系数相等,男、女厕位数需求比例为1.0∶2.6,男性大便厕位与男性小便厕位比例约为1∶2。 
4)观众平均停留时间3~4h,观众入场相对集中的展会,同时在场人数高峰系数为0.6~0.7。 
5建议 
1)本次所调研展馆的厕位除男立位外均为坐便器,未设置蹲便器,但对于蹲便器厕位,人均用厕时间会有所缩短,对应的每厕位每小时服务人次会相应增加。因此,对于使用蹲便器厕位的展馆在计算厕位数时应考虑这些不同因素,并进行必要的调查研究。 
2)由于展馆每次展会的规模不尽相同,展馆在设置固定厕所时,为避免造成设施的长时间闲置,不必按最大规模展会人流量的需求量进行设置。在举办超规模展会时,展馆在进行厕位数需求预测后,可通过设置活动厕所来满足激增的观众用厕需求。 
3)在合理预测厕所厕位数需求基础上,需要进一步优化厕位布局方案。结合展馆不同区域功能特征及人流分布特征,从厕位功能布局和空间布局角度出发,合理分布各区域厕所及厕位数,使厕位布局满足用厕需求。 
4)展馆的厕所设置应遵循以人为本原则,注重人文关怀,不仅考虑男女用厕需求的差异,还应充分考虑残疾人和老人、妇女、儿童的需求,加强无障碍通道和无障碍设施的配置,以方便特殊人群的使用。 
5)设置清晰的导厕标识。很多展馆的厕位数量能够满足观众需求,但是,由于厕所位置较为偏僻,又缺乏指引牌,使观众找不到厕所,造成某些厕所使用频率极低,而另一些厕所排队如厕现象严重。这种情况可通过设置导厕牌予以解决。 
参考文献 
[1]中国投资咨询网.2007—2008年中国会展业分析及投资咨询报告[M/OL].[2007-10-17].http://www.ocn.com.cn/reports/2006296huizhan001.htm. 
[2]胥传阳,顾承华.公厕管理概论[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5. 
[3]胥传阳,李子韦,柴晓利.公厕设计通论[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5. 
[4]尧文元,江斯,潘志坤,等.公厕规划的理论和方法探讨:以广州市公厕规划为例[J].环境卫生工程,2006,14(1):17-24. 
[5]林旭光.城市公共厕所发展趋势的探讨[J].环境卫生工程,1995,3(4):39-40. 
[6]李爱萍.城市公厕通风技术研究[J].环境卫生工程,1997,5(2):23-26. 
[7]屈桂玲,朱秉诚.关于城市公厕规划与设计问题的探讨[J].环境卫生工程,1999,7(1):15-16. 
[8]金磊.试论公厕的现代设计方法及趋势[J].规划师,2000,16(4):40-45. 
[9]王伯城.城市公共厕所建筑设计研究[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6. 
[10]邹茜,廖利,吴丽,等.深圳市公厕规划建设研究[J].城市管理与科技,2006,8(6):263-266. 
[11]雷剑平.城市公厕的规划设计与建设发展[J].建材技术与应用,2006(4):64-65.
 
        
              版权声明
              1、凡注明"来源:环卫科技网" 的所有作品(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本网站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环卫科技网及/或相关权利人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环卫科技网及其所有公众号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环卫科技网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2、如需申请授权或投稿,请联系:15275181529(电话同微信),经授权后 ,方可转载并注明来源与作者。
3、如需商务合作,请联系:15550005077(电话同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