焚化飞灰熔碴粉混凝土抗压强度皆随着龄期增加而增加,与纯水泥强度发展趋势相同,当取代量仅为5﹪、且W/B=0.58,其焚化飞灰熔碴粉之早期(28天)抗压强度比纯水泥(对照组5%)高;当W/B=0.65时、因取代量少(仅5﹪),焚化飞灰熔碴粉之早期(28天)抗压强度与纯水泥(对照组)比较下差异性不大;当W/B=0.70时、且不同取代量时,而焚化飞灰熔碴粉早期抗压强度皆比对照组高约6~25%,其原因主要经1100℃处理之焚化飞灰熔碴粉在卜作岚反应过程中之变化,并不止局限于表面,而是由外向内逐层反应。当经1100℃处理之焚化飞灰熔碴粉和水泥CH反应生成C-S-H胶体,及C-A-H盐类吸附于颗粒表面待反应物过一段时间后,便由表面剥落,焚化飞灰熔碴粉又裸露出光滑表面且CH则再度侵蚀,而焚化飞灰熔碴粉中之硅、铝离子再次释出,因此卜作岚反应又继续开始,如此循环反应,使焚化飞灰熔碴粉由外至内逐层强化,这种只要因受力裸露出表面,便可进行卜作岚反应之现象,即卜作岚材料特性中的『自愈能力』,加上焚化飞灰熔碴粉本身所含之CaO将会导入水化作用,亦会析出CH生成C-S-H胶体,加速卜作岚反应,提高早期强度之发展,故焚化飞灰熔碴粉抗压强度优于对照组。当取代量提高至10﹪且W/B=0.58、W/B=0.65时,而焚化飞灰熔碴粉28天抗压强度与对照组差异不大,因随着焚化飞灰熔碴粉取代量增加,浆体之CaO会减少,水化反应所生成之CH减少,但焚化飞灰所提供之SiO2及Al2O3较多,故可生成之C-S-H胶体及C-A-H盐类也相对增加,对强度是有贡献的;对于焚化飞灰熔碴粉取代水泥量为15﹪,而W/B=0.58、W/B=0.65、W/B=0.70时之焚化飞灰熔碴粉混凝土,其抗压强度皆低于对照组9~15﹪,其原因当取代量高于15%时,可能为焚化飞灰熔碴粉之化学成分中CaO量低于纯水泥,行成C3S的数量有限,能产生CH量又较少,另焚化飞灰熔碴粉材质玻璃化、保水性差,延缓浆体水化程度,所以早期强度发展较缓,比对照组低。焚化飞灰熔碴粉混凝土抗压强度皆随着龄期增加而增加,与纯水泥混凝土强度发展趋势相同,焚化飞灰熔碴粉的早期抗压强度发展较快速,而晚期抗压强度成长率是平缓的;焚化飞灰熔碴粉在水胶比W/B=0.58、0.65、0.70,且取代量较少(5%)时,晚期抗压强度相近或大于对照组外,其余配比不同水胶比不同取代量下之抗压强度皆较对照组低。值得注意的是在高水胶比下,晚期强度有继续发展趋势,也就是说用水量对焚化飞灰熔碴粉混凝土影响较小,推测由于焚化飞灰熔碴粉的盐基度相当高,活性相当强,晚期强度的成长率相当强,又加上卜作岚材料的卜作岚反应特性,养护晚期焚化飞灰熔碴粉中活性较低之成分(如Si、Al、Fe),与氢氧化钙及水进行卜作岚反应,焚化飞灰熔碴粉与Ca(OH)2及水进行缓慢的卜作岚反应时消耗碱离子,而产生C-S-H胶体及C-A-H盐类,填充孔隙,胶体空间增加,改善透水性及抗压强度,惟因卜作岚反应进行相当缓慢,一般需60天左右强度才能发展出来,可增加晚期强度。焚化飞灰熔碴粉与一般卜作岚材料在抗压强度发展的特性相似,所以焚化飞灰熔碴粉也可当为卜作岚材料。
4.结论
本研究以焚化飞灰或熔碴粉先行实施毒性特性溶出实验,再以其取代部分(0%、5%、10%、15%)水泥,应用于不同水胶比(0.58、0.65、0.70)之混凝土,并对各种配置配比后进行混凝土之新拌(凝结、工作稠度)、硬固力学性质(强度),将上述试验所得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综合整理如下所示:
1.熔碴粉其比重(2.46)>焚化飞灰(2.28);熔碴粉Ph值(12.35)>焚化飞灰(12.29);熔碴粉需水比(105%)<焚化飞灰(111%)。
2.焚化飞灰之重金属Pb含量15.53ppm高于规范值5ppm,于直接资源化再利用时应特别注意,但经高温熔融处理后,其重金属溶出量明显降低。
3.熔渣粉是卜作岚材料,具卜作岚反应91.2﹪。
4.在不同实验材料中,其坍度及流度值皆以焚化飞灰熔碴粉≧纯水泥>焚化飞灰,而其坍度/流度比值,以焚化飞灰>对照组>焚化飞灰熔碴粉,以熔碴粉混凝土工作性最佳(Sl/Sf≒0.4),显然焚化飞灰熔碴粉对混凝土工作性有正向帮助。
5.在凝结时间方面,焚化飞灰或熔碴粉取代水泥,焚化飞灰凝结时间相较于纯水泥有缩短现象,随取代量增大而更短,而焚化飞灰熔碴粉与纯水泥比较下,则初、终凝时间皆有延长趋势,随取代量增大而更长,所以焚化飞灰熔碴粉适用于凝结时间较长之特殊工程。
6.在抗压强度方面,以焚化飞灰或熔碴粉取代水泥,其早晚期抗压强度的表现皆优于资源再利用之规定强度150kg/cm2,并高于设计强度210kg/cm2;焚化飞灰或熔碴粉之混凝土,在不同的水胶比、及不同取代量下,随着龄期增加其抗压强度递增之发展趋势如下:
(1) 焚化飞灰及熔碴粉之混凝土抗压强度,会随着龄期增加其抗压强度亦增加,强度发展趋势与对照组相同。
版权声明
1、凡注明"来源:环卫科技网" 的所有作品(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本网站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环卫科技网及/或相关权利人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环卫科技网及其所有公众号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环卫科技网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2、如需申请授权或投稿,请联系:15275181529(电话同微信),经授权后 ,方可转载并注明来源与作者。
3、如需商务合作,请联系:15550005077(电话同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