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国内关于日本废物管理政策研究主要侧重于循环型社会的形成、法律体系、技术和模式,有关日本大量废弃型社会的废弃物管理制度的研究极少,由此忽略了前后政策之间的因果关系和转变过程。因此,从废弃物处理责任、处理技术等方面对日本大量废弃型社会的废弃物管理制度进行系统研究,阐明大量废弃型社会废弃物管理制度存在的问题,进而说明日本为何从大量废弃型社会迈向循环型社会的原因及其途径。
关键词:大量废弃型社会;废弃物管理制度;末端处理技术
一、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步骤的加快,城市生活垃圾、固体废弃物的大幅增加,日本废弃物管理政策愈来愈引起我国学者的关注,但是研究内容大部分是针对2000年后日本循环型社会废弃物管理政策的探讨,缺少日本大量废弃型社会的废弃物管理政策研究,由此忽略了前后政策之间的因果关系和转变过程。
本文从废弃物处理责任、废弃物处理技术等方面,剖析日本大量废弃型社会的废弃物管理制度,导出这种社会与管理体系下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而说明日本社会从大量废弃型社会向循环型社会转变的原因及其途径。将1970~1999年界定为日本大量废弃型社会时期,主要基于如下事实:1970年日本“公害国会”通过的“废弃物处理法”,该法除了对“废弃物”进行定义之外,还将废弃物区分为“一般废弃物”与“产业废弃物”,并分别规定地方政府和企业的废弃物处理责任;1970年后,为了达成废弃物减量化目标和环境卫生保护目标,日本大规模地推广和普及焚烧处理技术和填埋场处理技术;2000年是日本循环型社会的“元年”,日本国会通过《循环型社会形成推进基本法》并修订《废弃物处理法》,废弃物的定义、处理责任和处理技术都有了很大的变化。
二、废弃物处理责任
日本《废弃物处理法》将废弃物分为一般废弃物、产业废弃物,并明确规定了国民、企业和政府的废弃物处理责任(排放者责任原则),其中国民责任是国民必须协助国家和地方公共团体开展废弃物减量、正确处理的相关对策措施。具体如下:
——生活垃圾的分类处理:可燃烧;不可燃烧;粗大垃圾(电视、冰箱等);玻璃、塑料瓶。
——遵守政府制定的一般废弃物处理计划:把分类的垃圾正确地送到指定垃圾收集点。
——一般废弃物的处理责任:各市町村必须制定该区域内一般废弃物的处理计划,并根据该计划在各自区域内不使生活环境受到影响的情况下,对一般废弃物进行收集、搬运以及处理、处置。其中收集、搬运过程一般委托给第三方回收公司。除此之外,为了减少废弃物的排放量,垃圾有偿化也是各市町村的一项任务。它是根据地区情况由各市町村自定,现行的方法有:计量回收制、定额回收制和超量有偿回收制等。从征收费用的方式,还可分“指定垃圾袋方式”和“粘贴方式”。
——产业废弃物的处理责任:作为一般原则,企业必须自己处理其产业废弃物。具体处理方法有:自家处理方式,该方式必须有主务大臣的认定;委托第三方废弃物处理公司处理方式这个方式是现行方式中最常用的方式,排放者承担处理成本委托第三方废弃物处理公司处理。除此之外,在产业废弃物处理过程中,为了防止非法丢弃,企业不仅履行排放者责任原则,同时还要遵守和执行产业废弃物管理票的义务。
三、废弃物处理技术
大量废弃型社会中,废弃物的增加和环境质量的恶化被视为发展的必然结果,废弃物产生不受政策限制,因此废弃物物处理技术主要是围绕处理、处置技术而展开的,这就是所谓的末端处理技术。
焚烧和填埋技术是日本大量废弃型社会最有代表性的废弃物处理技术。以1997年为例,全国产业废弃物焚烧设施有4066家;一般废弃物焚烧设施有1641家,居发达国家首位。因此,日本废弃物处理也被称为“焚烧主义”。
填埋处置的目的是在不影响生活环境的情况下,适当地贮存废物,利用自然界的代谢功能达到废物的稳定、无害化处置。为达到这个目的,填埋处置的实施方法很重要,需要考虑废物种类、填埋场的位置、地区的气候条件等诸多因素。根据上述目的和实施方法,日本的填埋分为稳定型填埋场、管理型填埋场和隔离型填埋场。
——稳定型填埋场:产业废弃物中只接受金属废料、橡胶废料、废塑料、废玻璃、废混凝土和废陶瓷等5种有害物质渗出的危险性较低的废弃物。
——管理型填埋场:不能在稳定型填埋场里填埋的产业废弃物,一般废弃物中除了“特别管理一般废弃物”都可在管理型填埋场里填埋。
——隔离型填埋场:以“特定固体有害废弃物”及“特别管理一般废弃物”作为填埋对象。
环卫科技网讯,8月2日,福建龙马环卫装备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公告称,公司在2021年7月预中标了海南省琼海市,河北省沧州市,天津市...
[详细]
2021-08-04
中国环卫科技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