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结果分析
由于总应力法与有效应力法的计算结果相差较大,而同一情况的稳定性是一样的。因此对两种情况,取用不同的允许安全系数进行判断,使判断结果一致。
参照相关的工程经验,总应力法:不考虑地震因素时允许安全系数Fp取值为1.25,考虑地震因素时取1.15;有效应力法:不考虑地震因素时取值为1.60,考虑地震因素时取1.50。
(1)据总应力法结果,对现面貌,边坡Fa=1.23,接近Fp=1.25,可以认为基本稳定。而地震烈度7度时Fs=1.04,远小于Fp=1.15,说明边坡稳定性差,而当8度时Fn=0.88,远小于临界的1.00,堆体是不稳定的。对最终面貌,Fa=1.14,小于FP=1.25,稳定性差。而7度及8度时,Fs=0.97及0.81,小于临界的1.00,堆体是不稳定的。
据有效应力法结果,对现面貌,Fn=1.56,接近Fp=1.60,可以认为基本稳定。而7度及8度时Fs=1.33及1.10,均小于Fp=1.50.说明堆体稳定性差。对最终面貌,Fs=1.48,小于Fp=1.50,稳定性差。而7度及8度时,Fa=1.25及1.03,远小于Fp=1.50,堆体是不稳定的。
两者评价结果一样。
表5考虑地震因素时的边坡稳定安全系数

注:①Fs(Fs)分别为地震烈度7度(8度),即相应地震系数Kc=0.025(0.05)时的安全系数。②Fs减少值为考虑地震因素时的安全系数与不考虑地震时的安全系数的差值。③现、终差值△Fs为同等条件下(同在7度或8度时)目前面貌与最终面貌的Fs差值。
表6物理力学指标敏感性分析

(2)潜在的控制滑弧面在堆体中,没深入至基础土体。滑弧深度与填埋面貌关系较大,而与垃圾土强度指标及浸出液水位关系不大。一般地,对于目前填筑面貌,其滑弧深度约为50m,对于最终面貌,则为85m。
(3)浸出液水位对边坡稳定影响较大。水位降低可以有效提高边坡安全系数。如从h=H-1.5m降至h=H/2,现、终面貌的Fs可分别提高0.21及0.24。但由于中间覆盖层可能分隔水位,情况可能会有些出入。
(4)从表4看出,同等条件下,目前面貌比最终面貌的Fs稍大。一般在低水位时相差较小,而高水位时相差较大。如按总应力法,当h=0~H/2时△Fs=0.06~0.07,当h=H-1.5时△Fs=0.09。如按有效应力法,当h=0~H/2时△Fs=0.03,当h=H-1.5时△Fs=0.08。说明在同样的高水位下,最终面貌比目前面貌的稳定性更差。
(5)考虑地震因素时,对总应力法、当7度时Fs降低0.17~0.19,8度时Fs降低0.34~0.36,相当前者的两倍。对有效应力法,当7度时Fs降低0.23~0.27,8度时Fs降低0.34~0.36,相当前者的两倍。
(6)从表6中可以看出,当垃圾土的指标φ(φ')、c(c')、γ上(+)/下(-)等幅度浮动时,Fs变化幅度在下浮时等同或稍大于上浮时,说明堆体边坡稳定性在指标下降时相对较为敏感。
5结语
(1)山谷型填埋在国内应用较为普遍,本文具体阐述了其共同工程特性和工作特点。
(2)山谷型填埋场的堆体边坡稳定问题较突出。在对具体工程作了分析计算后,认为当前边坡Fn=1.23(总应力法),基本稳定。在地震7度时,Fs降低0.19,稳定差;8度时,Fs小于1.00,会失稳。
(3)堆体水位高低及指标变化对边坡稳定影响较大。降低水位.增加压密实度,均能有效提高边坡稳定性。前者会加快垃圾土固结而提高强度指标c和φ值,后者可提高容重γ值。可采取预脱水处理、减少或防止雨水和地下水入渗、增强排渗能力等措施,来有效降低浸出液水位,以增进边坡稳定。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