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算例
3.1基本资料
闽北某市是旅游城市,拟实施建设一座规范化的城市垃圾无害化处理场,工艺主体为卫生填埋。城市规划数据:1995年市区人口3.9万人,2000年5.5万人,2010年8万人,其中自然、机械增长率分别为8%和25%;居民垃圾产率1995年为0.72kg/人。年递增1%;日垃圾量1995年28t,2000年45t,2010年80t,结合旅游人数增长,2000年和2010年城市日垃圾量分别为55t和100t;旅游人口2000年为100万人,2020年500万人,平均年增长率8.8%,游客垃圾产率5Kg/人次。为满足城市发展需要,建设的垃圾无害化处理场服务期限为2001~2020年,共20年。
3.2三种方法计算结果
(1)平均值法:WP=100103Kg/d
D=600kg/m3,T=20年
公式(1)计算结果;ET=152.08万m3
(2)上下限值法:R2=1.2,R1=2.0,T=20年
居民:Y1=5.5万人,Y2=10.2万人
H1=0.88m3/人•年、H2=1.06m3/人•年
游客:Y1=100万人,Y2=500万人
H1=H2=0.0063m3/人次
公式(2)计算结果:ET=121.98m3万
公式(3)计算结果:ET=114.539万m3
(3)累计法:R2=1.2、R1=2.0,i=1~20
居民:Y1=5.5万人,α=33‰
H=0.88m/人•年、β=1%
游客:Y1=100万人,α=8.8%
H1=11.0083m3/人次、β=0%
计算结果见表1:
表1累计法计算表

4计算结果分析
由于三种计算方法与城市垃圾量增长的两个动态因素结合程度下同,造成三个结果相差较大,准确程度也不同:
平均值法是将服务年限内的垃圾近似成等差递增模式进行计算,其结果准确性最低。该方法可作为垃圾填埋场选址时的场址可行性分析的容量估算,即项目建议书或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中可采用平均值法计算填埋场的理论容积。
上下限值法虽考虑了垃圾量增长的两个因素,但未能充分详尽地体现在计算过程中,因而其结果误差仍较大:该方法已基本能够一填埋场地的面积、填埋高度和垃圾坝的大体位置及高度,可作为项目初步设计阶段的设计计算公式。
累计法较详尽地考虑了垃圾量两个增长因素时间上的动态性,并以时间函数方式体现到各个设计年限内,得到较为准确的结果。同时,累计法可视为将设计年限分解成若干限段的统计方法,这与目前垃圾填埋场普遍采用的单元填埋、同步施工的运行操作方式相吻合,可根据各阶段的累计数量指导填埋场施工进度和进行划分填埋区间,并且随时按照预计外因素适时调整。因此累计法适用于准确性要求较高的项目施工图设计阶段的填埋理论容积计算。
5参考文献 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