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医疗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对策
以疗废物是指医疗机构在医疗、预防、保健以及其他相关活动中产生的具有直接或间接感染性、毒性以及其他危害性的废物。如果对医疗废物管理不当,将造成医疗废物流失,可能导致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2003年6月国务院颁布了《医疗废物管理条例》,2003年10月卫生部颁布了《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标志着我国医疗废物管理正式步入法制化轨道。为了解鸡西市医疗机构医疗废物管理现状,我们于2005年6-10月对该市医疗机构医疗废物的管理情况进行了专项调查,情况如下。
1对象、内容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以鸡西市辖区内所有的县区级以上医疗机构共30所医院为研究对象,其中三级医院2所,二级医院18所,一级医院10所。
1.2研究内容
按卫生部要求和相关法律、法规及规范,结合该市具体情况设计医院医疗废物管理监督调查表,内容有:是否设置监控部门或者专(兼)职人员、医疗废物管理制度、应急方案;暂时贮存场所;有关工作人员职业卫生安全防护、体检;分类收集、运送、登记、去向;医务人员相关知识培训。
1. 3检查方法
采用现场调查、查阅资料与询问相结合的方法,书写现场调查笔录和填写调查表。
2结果
具体调查结果见表1。
表1鸡西市医疗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工作调查情况

2. 1一般情况
调查的30家医疗机构均设置了专兼职机构和人员负责医疗废物管理工作,均制订了医疗废物从产生到销毁的一系列规章制度,成立由医疗机构领导和相关科室负责人组成的医疗废物管理领导小组,说明医疗机构领导已经充分认识到医疗废物管理的重要性,特别是《医疗废物管理条例》颁布实施后,一方面由于卫生行政部门和卫生监督部门的宣传、培训和监督检查,另一方面由于医疗机构自身认识的提高,已逐步把此项工作纳入日程。
2. 2存在问题
2. 2. 1部分医疗机构不能真正将各项制度落实到位
(1)未对相关人员进行相关法律和专业技术、安全防护以及紧急处理等知识的培训,不能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和免疫接种。且部分医院由卫生员来承担医疗废物收集、运送、贮存处置等工作,而卫生员文化水平低,接受新知识能力慢,卫生习惯较差,对医学知识、医院感染方面知识了解甚少,不能对医疗废物规范管理,存在着污染扩散的隐患。(2)医疗机构内医疗废物运输工具简陋,无盖,未达防蝇、防渗漏、防遗撒的要求或未设专用运输工具,有运输工具的不能及时消毒和清洁。(3)虽然大部分医疗机构能够设置医疗废物暂时贮存处设施,但是设施简陋,无明显警示标识,未达防鼠、防蝇、防盗设施要求;清洗消毒设施不符合要求,如暂时贮存处无冲水、排水设施。
2.2.2缺乏统一配套服务、配套设施
(1)由于现在鸡西市没有地方可购买到符合标准的医疗废物专用袋、容器、工具和警示标识,虽然目前环保部门正在筹措此项工作,但这些专用物品价格比其它同类物品要贵,有些单位为了节约一些开支,存在使用不符要求的替代品现象。(2)医疗废物实行集中处置少,检查的30家医疗机构只有10家在市区由鸡西市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进行统一回收处置,其余20家所在的县区无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均由各医疗单位自行焚烧。有的只是用普通的锅炉进行焚烧,从外观、温度和焚烧充分程度均达不到国家规定的要求。
2. 2. 3缺少相应配套政策
目前医疗废物管理、处置的费用没有相应的配套政策,产生的费用均由医疗卫生单位单独承担,逐年增加的支出给医疗卫生单位带来一定的压力。
2.2.4管理上尚需规范的几个问题
《医疗废物管理条例》规定对从事医疗废物收集、运送、贮存、处置等工作的人员和管理人员,应定期进行健康体检,但健康检查项目和检查周期应进一步明确;临床使用的玻璃或塑料输液瓶在《医疗废物分类目录》没有明确是否属于医疗废物,使医疗卫生单位对这些输液瓶较难处置。
3讨论
医院所产生的医疗废物不仅对医院内人员有造成感染的危险,也可能会污染环境造成社会疾病的流行。在此监督检查中发现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均相应地加大了医疗废物的管理力度,但在检查中发现各级医疗机构对新的规范和标准在执行上还存在一定问题,为了达到标准的要求,实现对医疗废物的规范管理,应重点抓住几点。
3. 1应进一步抓好医疗废物管理培训学习工作,开展各种形式的学习,使每一个涉及到的工作人员都得到相关法律、法规和专业知识培训,要从单位实际出发制定切实可行的管理制度,把医疗废物管理落实到岗位目标责任制进行考核,以此来增强工作人员的责任感,促进医疗废物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