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公厕建置与经营
近年来,由于社会变迁、经济繁荣、国民生活水平提高,厕所成为人类生活之重要场所,它也可以代表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因此,对厕所的设施、使用及维护也日渐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在我国,由于国人对厕所使用的习惯和观念尚未普遍的改变与建立,且设施不够普及与现代化,所以大部份公共厕所仍不够现代化,学校公厕不仅各项设施要能符合便利师生之需求,并呈现清洁面貌,更藉以提升学生的如厕文化及水平,共同提升学校环境质量。因此学校厕所的经营就更显得重要了。
一、规划要项
(一)区位的选择
1. 注意风向与通风—厕所不脏不臭,为如厕的最起码条件、通风好、风向佳是必要的条件。
2. 加强采光与照明—厕所明亮,可形成小学生如厕的恐惧心理。
3. 注重方便与足够的数量—厕所数量符合标准、距离也不可离学生活动场所太远。
(二)安全的顾虑
1. 饮水、污水的区隔—化粪池管路与蓄水池管理距离至少15公尺以。
2. 止滑建材的使用—防止学生如厕时滑倒。
3. 管道间的设计—为维修方便排水及污水管以明管设计为佳,厕所内并置有管道间以利维护。
(三)卫生的要求
1. 给排水的顺畅—顺畅的给排水、干燥的地面。
2. 防臭的处理—定期消毒,定期清洁维护,以保持无臭味。
3. 自动冲洗设施—在使用密度高的厕所投置自动感应式冲水设备使厕所永无臭味。
(四)人性的尊严
1. 年龄层与便器大小高度—便器大小高低应随使用者调整。
2. 男女分置—男女厕所分开设置。
3. 残障设施—每间厕所均应设置残障厕所,并应符合标准。
(五)用料的考虑
1. 维修的方便—为维修方便,用料应简单,易微修、材料应以实用耐力为原则。
2. 建材的替代性—厕所内设备坏了,可随时有替代品维修。
3. 瓷砖颜色与图案—使易于管理使用。
二、设计重点
(一)位置
随着厕所观念的改变,厕所的位置由隐蔽、隔离的配置,逐渐发展与生活处所趋近、甚而置于住屋内。学校厕所提供公众使用的,其位置的选择更为重要。
1. 学校厕所的兴建应选定通风及采光良好的地点,以符合厕所兴建的实用性。
2. 与学生最常用的教室走廊相连接,避免过度偏僻或远离教室,造成师生如厕安全、管理与清洁的不方便。
3. 除了教室的学生外,也应考虑户外活动学生使用厕所的方便性,而设施户外(运动场、校舍周围)厕所。体育馆、活动中心(尤其是场地对外开放者)和游泳池内均应有厕所的设置。
4. 学校新建厕所的位置,应顾及残障学生使用的便利性,以符合现阶段照顾弱势族群的时代趋势。
5. 厕所应设置于方便衔接自来水之地点以充足供应自来水,甚至于学校如有不同水源供应时,最好能装置互通的控制阀,以备万一其中一处故障时,可以打开控制阀而使水互通,以免部分厕所缺水使用不便。同时亦应考虑靠近化粪池或卫生下水道。化粪池设计不要过于复杂,出水口水位不可过低,以里排水,多层楼的建筑,各楼的厕所宜设置于同一位置,以利排水管道的集中安置。
6. 绝对不可靠近饮用水源之蓄水池,应远离水井、地下贮水槽、自来水,以避免水管漏水受到污染。蓄水池与化粪池均设在地面下时,必须距离十五公尺以上,以避免饮用水源受污染。
7. 厕所化粪池不宜设终日晒太阳而致散发臭味的位置,并应考虑一年中风向变化情形。
此外,学校设计化粪池时,应妥慎考虑其容量,使用人数在五人以下者,腐败槽、沉淀槽及过滤槽不得小于1.5立方公尺,超过五人以上时,每增加一人,应增加总容量0.1立方公尺。
(二)数量
学校厕所之数量,影响学生身心健康至深且巨,值得深入探讨。学童憋尿,严重时将引发尿道炎、膀胱炎等问题。究其原因,除了学生上下课时间贪玩、洽事外,厕所的大排长龙也使学生视上厕所为畏途。因此,便器数量是否充足对学生健康影响十分重大。
教育部目前尚未制定学校卫生法以规范有关设备及标准,而依建筑技术规则第三十七条有关卫生设备规定各校装设之卫生设备最小数量如表2-1,而教育局对学校之设备规定如表2-2。
表2-1建筑技术规则所规定学校卫生设备最低设置量
表2-2国民中学与国民小学设备标准规定之卫生设备数量
另依台北市公共工程建物有关男女厕所比例之设置要点,在学校方面应为女三男一之比例,亦即女生十五人一个便器,男生五十人一个大便器之比例设计,而依据「台北市国民小学教学空间与附属设施设置基准之调查研究」如表2-3中显示,台北市各国民小学厕所数量平均值已达设置标准。在数量上虽有一个规范,事实上最重要的是老师应该准时下课,学生应先上厕所再去从事别的事情,当然是保持最好想上厕所就应先去而不要憋尿,造成身心不适。
表2-3台北市小学卫生设备数量之平均值比较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