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inc n)
(setq e(ssname s i))
(setq m(entget e))
(setq pt(cdr(assoc 10 m)))
(setq lpt(list(-(car pt)150)(-(cadr
pt)150))rpt(list(+ (car pt)150)(+
(cadr pt)150)))
(setq txtSS(ssget “c” 1pt rpt’((0. “text")
(8. “*”))))
(if txtSS
(progn
(setq nn(sslength txtSS)ii 0 dist 100000)
(while(< ii nn)
(setq ee(ssname txtSs ii))
(setq mm (entget ee))
(setq tmpPt(cdr(assoc 10 mm)))
(if(< (distance tmpPt pt)dist)
(setq dist(distance tmpPt pt) txt (cdr
(assoc 1 mm)))
)
(setq ii(1十ii))
)
)
(setq txt 100)
)
(princ(car pt)fp)
(princ “ ” fp)
(princ (cadr pt)fp)
(princ “ ” fp)
(princ txt fp)
(princ “\” n fp)
(setq i(1+i))
)
(close fp)
)
)
(princ)
)
该程序运行后,将在C盘根目录下自动生成一个ASC II码的文件,其每行数据包含3列,第1列为数字高程点的X坐标(大地坐标系),第2列为数字高程点的y坐标(大地坐标系),第3列为该数字高程点对应的高程。数据单位均为m。
2.1.2 绘制三维数字高程模型
经过前期数据处理后,就可以绘制三维数字高程模型了。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一,把数据文件转换成grd文件:① 打开菜单“网格I数据⋯⋯”在open对话框中选择数据文
件point.dat;② 打开“网格l数据”对话框。在“数据列”中选择要进行grid的网格数据(X 和y坐标)以及格点上的值(Z列)(不用选择,因只有3列数据且它们的排列顺序已经是X,Y,Z了,如果是多列数据,则可在下拉菜单中选择所需要的列数据)。选择好X,y,Z值后,在“插值模式”中选择一种插值方法(如需要比原始数据的网格X 和y更密的Z数据,或网格为非均匀),则在grid的过程中,Surfer会自动插值计算,生成更密网格的数据。如果只是想绘制原始数据的图,不想插值,则最好选择距离平方反比法(inverse distance to a power)或Kriging方法。因为这两种方法在插值点与取样点重合时,插值点的值就是样本点的值。而其他方法不能保证如此。在Output GridFile中输入将输出的文件名point.grd,然后在“网格点几何分布”中设置网格点数。好了,点“OK”,画图所需要的grd文件point.grd就生成了。
步骤二,绘制三维数字高程模型图:打开菜单“地图I表面图”,在“打开网格”对话框中选择刚才输出的grd文件(如point.grd),再点“OK”,一副精致的三维数字高程模型图就画完了。
步骤三,三维数字高程模型图的设置:在所画的图中双击鼠标,或点击右键,选中“属性”,就会出现设置图形的各种属性,在图的边缘双击鼠标则可以改动坐标轴的属性。三维数字高程模型图的属性设置分为常规、网格、光照、覆盖、查看、比例、限制、背景等。经加工处理后,结果如图1所示。

图1 某城市三维数字高程模型图
2.1.3 DEM 的应用
数字高程模型DEM,是用一组有序数值阵列形式表示地面高程的一种实体地面模型,是数字地形模型(digital terrain model,DTM)的一个分支。
由于DEM 描述的是地面高程信息,在环境保护、测绘、水文、气象、地貌、地质、土壤、工程建设、通讯、军事等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以及人文和自然科学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如在工程建设上,可用于土方量计算、通视分析等;在环境保护方面,是水文分析如汇水区分析、水系网络分析、降雨分析、蓄洪计算、淹没分析等的基础,也是用地类型识别的重要依据;在无线通讯上,可用于蜂窝电话的基站分析等。
2.2 应用于大气污染物扩散模拟
2.2.1 高架点源高斯模式
(1)有风状态下高架连续点源预测模式

式中:ρ(x,y,0,H)为预测地面点( x,y,0)处的污染物质量浓度,mg/m3;Q为污染源源强,mg/s;H 为烟羽高度,H =Hs +ΔH,m;Hs为烟囱高度,m;ΔH 为烟羽抬升高度,m;ux为z向平均风速,m/s;σy,σz 为y,z向的扩散参数。
(2)静风或小风状态下高架连续点源预测模式。在静风情况下,点源在下风向污染物的地面质量浓度计算模式为

式中:y1,y2为静风扩散系数;X 为点源到计算点的距离,m。
2.2.2 预测采用的参数
(1)基础气象数据,见表1。
表1 某城市2002年气象基础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