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堆料配比
各地有不同经验,据天津试验人粪、灰粪、垃圾比为1∶1∶2,经48h,堆内温度即可达60℃,并保持18天,如加上1份马粪,36h堆内温度即达60℃,最高77℃,并维持13天。也有用人、畜粪各25%,垃圾50%来堆肥,亦有很好效果。据各地经验,堆肥中人粪尿占20~40%为宜。堆肥时加入10~20%含高温纤维分解菌多的骡马粪或腐熟的堆肥土,有利于加速堆肥的腐熟。
?(2).湿度
堆肥中需有适当水分,微生物生命活动才能进行。水分过少可影响微生物繁殖,过多则造成厌气环境,影响腐熟时间和质量。含水量应根据地区、季节、堆料性质而定,一般以30~50%为宜。南方水分可少加,北方则宜加水分多些。
(3).空气
需气性堆肥主要依靠需氧菌进行有机物分解,需要有足够空气才能发挥作用。但如空气流通量过大,易使水分蒸发,又不利于保湿、保温及保肥,因此调节空气量,防止成为厌氧状态,在堆肥初期尤其重要,一般温度上升期通风量要大些,温度下降期要限制通风量。通气量调节可利用堆肥的通气孔。
?(4).保温
在堆肥表面用5cm左右的泥封,对保温、保肥、防止苍蝇孳生都有很大作用。冬天泥封可厚些,同时通气量也要减少以保温。
?(5).酸碱度
纤维分解菌等一般在中性或弱碱性环境中生长活动比较旺盛。为减少堆肥过程中产生有机酸的影响,常加入炉灰、草木灰或1~2%的石灰以调整酸碱度,但在碱性土壤地区则不需加石灰。
?堆肥的型式很多,有平地需氧性堆肥,适用于气温较高的夏季和地下水位较高的地区;厌气性堆肥,适于气温较低季节;半坑式需氧性堆肥,适于北方春、夏、秋三季;坑式需氧性堆肥、发酵室则适于北方寒冷季节。
?堆肥具体方法以平地需氧性堆肥(图6—6)为例。选择营区外干燥结实地面,铲平夯实,周围开排水沟。堆肥大小视堆肥数量而定,堆肥底挖纵形通气沟两条,横沟三条,沟宽深各为15cm,沟上铺一层树枝,在两沟交叉处树立秸杆把或竹竿。
先在底部铺30~40cm厚垃圾,再加上一定量骡马粪,适量洒上一层人粪尿和水,如图6—6平地需氧性堆肥
此一层层堆积至堆高1.5~2m为止,堆成
梯形。堆成后用湿泥泥封,过1~2天待泥封稍干后,将秸杆把或竹竿拔出即成通气管,当堆内条件适合时,2~3天后,堆内温度即可达50℃以上。在向阳处的堆肥15天即可腐熟,厌氧性堆肥。
表6--9各种致病菌、寄生虫卵及昆虫卵致死温度和时间

方法如上,但不设通气沟和通气管,此法简便,但堆温低,腐熟时间长,但在堆后一月要求翻堆一次。
堆肥无害化效果据试验,堆温60℃以上8天,致病菌、钩虫卵、蛔虫卵全部死亡,各种致病菌与寄生虫卵致死温度和时间如表6—9所示。
腐熟的堆肥应呈棕黑色,松软,无特殊臭味,不招惹苍蝇,卫生上无害。我国已颁布《粪便无害化标准》,对高温(需氧性)堆肥处理粪便的效果提出具体标准值(表6—10)。
表6--10高温堆肥的卫生标准

3.沼气发酵(marsh gas fermentation)
利用沼气发酵法处理粪便已在我国普遍推广,因沼气发酵法不但可使粪便无害化,防止疾病传播,而且可改变城乡、营区卫生面貌,扩大肥源,提供清洁能源,对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促进工农业的发展都有很大作用。
?沼气发酵法就是将人畜粪便、垃圾、杂草、污水等废弃物放在密闭的发酵池中,在厌气菌的作用下,发酵分解产生沼气。沼气的主要成分为甲烷,其含量占沼气的70%,其余为二氧化碳和少量的氨、硫化氢、氢、一氧化碳及碳氢化合物,1m3沼气燃烧时,可以产生23018~27203KJ的热量。一户农家养猪3~4头,建6~8m3沼气池,可解决5口之家10个月燃料。
?(1).沼气发酵的原理有机物在一定的温度、湿度及厌气的环境下,经厌氧菌的发酵分解,将原料中60~70%的碳转变为沼气和二氧化碳,同时放出一些热量,其简单反应式如下:

沼气发酵过程有两阶段、三阶段和四阶段学说。目前人们多接受三阶段理论。第一阶段为水解,如多糖先水解为单糖,进一步发酵为乙醇与脂肪酸,蛋白质则先被水解为氨基酸,再经脱氨基作用产生脂肪酸和氨,脂肪被碱水解后产生醇和脂肪酸。第二阶段为酸化经产氢产乙酸细菌将丙酸、丁酸、乙醇等转化为乙酸、氢或二氧化碳。第三阶段为甲烷化,由产甲烷细菌利用乙酸和氢、二氧化碳产生甲烷。
?(2).沼气发酵的条件
①厌气环境。甲烷菌是严格厌氧的,对游离的氧极敏感,因此必须严格密闭沼气池。
?②充足的营养。各种有机物如人畜粪、秸杆、草、污泥、垃圾及含有机物工业废料等都可作原料,但细菌需要的氮、碳应有一定比例,碳氮比最低为100∶6.2,较恰当为100∶14。
?③适宜的温度。厌氧发酵最佳温度范围,中温发酵(最多)30~35℃,高温发酵(较少)50~60℃。低于8℃产气很少。甲烷菌对温度很敏感,波动范围超过3℃就会影响产气。温度高,停留时间可缩短,一般为4~30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