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样品:采样后的镀金石英砂吸附管用AMA254 高级汞分析仪直接测定汞吸附量,根据采样流速和采样时间来计算所采气体中汞的浓度.当采样体积为10~50L 时,仪器检出限为0.2~1.0ng/ m3.
2 结果和讨论
2.1 垃圾焚烧对周边土壤中汞含量的影响
2.1.1 土壤背景值调查
浦东御桥垃圾焚烧厂周边地区土壤汞含量的背景值列于表 1.
表1 浦东垃圾发电厂周围表层土壤样品特征及汞含量/ ng•g- 1
Table 1 Background levelsof mercury in soils around of WSI/ ng•g- 1

土壤样品中总汞含量为 83.30~176.10ng/ g,平均值为 125.95ng/ g. 垃圾焚烧场周边为农田,周边没有工业污染源. 土壤结果高于北京地区土壤81ng/g 及南京地区土壤 120ng/ g 的平均数据,这应与上海市的工业发展历史较长有关.燃煤释放的汞在区域内沉降,可使近郊的土壤中有汞的积累;同时过去农民在对农田进行施肥时,有使用农家肥和河肥的传统,其中农家肥中含有一定量的煤灰与柴灰,经过燃烧产生的煤灰和柴灰也可能造成汞高度富集,使土壤汞含量增高;河肥主要成分就是河里的底泥,而底泥是河流及大气沉降中汞的贮存库之一,也具有较高的汞含量.两者的共同作用结果可能是造成上海地区土壤中汞的背景值处于较高水平的原因.
2.1.2 焚烧场运行 2 年来对周边表层土壤影响
图2为垃圾焚烧厂自2001年2年来周边土壤汞浓度的变化情况.点S1位于垃圾焚烧厂内,2002年和2003年的数据差别不大.总体来说,3 年的数据没有显著性差异,说明该处土壤并没有受到明显的汞影响.S2位于垃圾焚烧厂西 200m,从结果来看,3 年的结果呈逐年递增趋势;S3 位于垃圾焚烧厂西北 300m处,该处2002年土壤汞浓度较背景值有所上升,但和2003年数据基本没有差异,总体上也呈增长趋势. S4位于垃圾焚烧厂西南300m处,2002 年的土壤汞浓度较背景值提高 1.6 倍左右, 2003 年的监测结果又有所下降,但仍高于2001年的背景值.S5位于垃圾焚烧厂东南350m处,垃圾焚烧厂运行1a后的数据较背景值稍有下降,但2003年又有明显上升.S6、S7、S8分别处于焚烧厂东 200m蔬菜大棚内外和东 300m 处,大棚内土壤汞浓度在垃圾焚烧厂运行前后并没有明显变化,而 S7和 S8处的土壤汞浓度随时间稍有升高趋势,但并不十分明显.

图2 3 年来土壤汞浓度变化情况
Fig.2 Changesof mercury in soilsfrom 2001 to 2003
垃圾在焚烧过程中,垃圾中大部分的汞由烟气释放到大气中,而大气汞的迁移和沉降等行为受气象因素影响很大,风向为其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由于上海多为偏东风,因此可以预计处于下风口的地方受垃圾焚烧影响较大,上述研究结果则基本符合这一推测.
2.2 当地产农作物中汞浓度调查
垃圾焚烧厂周围多为农田,其上主要种植一些蔬菜和粮食作物.在垃圾焚烧场运行 1a 和 2a 后,分别采集了银丝菜、小青菜等一些蔬菜样品和黄豆和高粱 2 种粮食作物样品,研究了这些农作物中的汞浓度,并对两年的情况作一对比.
2.2.1 蔬菜中汞的分布
图 3 为蔬菜的结果.除米茜的根汞最高外,汞在各种蔬菜中的分布特征是叶汞浓度最高.

图3 蔬菜中汞的分布情况
Fig.3 Levelsof mercury in vegetables
2.2.2 粮食中汞的分布
图 4 为大豆和高粱中汞的浓度情况.总体而言,大豆比高粱对汞具有更好的吸收和富集能力,在同一环境下生长的两者的浓度比值为 1.5 左右.尽管2年的结果均未超过国家相关标准,但对不同年份的数据则表明,无论大豆还是高粱,2003 年的数据均高于2002年,垃圾焚烧厂运行 2 年时的大豆和高粱的汞浓度比运行一年时的分别提高了2.3和2.7倍.
2.3 垃圾焚烧厂周边大气汞浓度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