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口的不断增多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城市垃圾的产生量也日渐增多。在当今世界,大量的垃圾已成为城市中一个长期存在的污染源。对垃圾的处理不当,可能会造成严重的大气污染、水污染和土壤污染,并将占用大量的土地。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在西班牙发生的垃圾堆山体松动、滑移并严重污染海滨的严重事件,便是对人类发出的一次警告。可以说,垃圾对环境的污染已经成为日益严重的问题。如何经济、有效地进行垃圾处理,是广大环保工作者和环保行业面临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垃圾焚烧是目前固体废弃物处理的有效途径之一。在西方发达国家,垃圾焚烧技术的应用已经有将近130年的历史,而且目前仍被认为是最有效、经济的垃圾处理技术之一。我国对垃圾的处理目前基本上仍采用露天堆放和填埋法。据资料表明,成都市近几年的生活垃圾产生量呈明显的增长趋势。因此,全面地了解成都市区生活垃圾的物理组成以及各组分的变化规律是对垃圾进行科学管理和科学研究的必要依据,同时对于热值较高的垃圾进行资源化利用比如垃圾焚烧处理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
一、成都市区生活垃圾现状
(一) 成都市概况
成都市位于四川省中部,四川盆地西部,全市东西长192公里,南北宽166公里,总面积12390平方公里,2002年末,成都市区面积为2177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为290.4平方公里。成都属于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暖、四季分明、无霜期长、雨量充沛。成都市的国民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经过解放后5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20多年的发展,城市综合实力显著增强,社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极大改善,使成都市在全省、西南、全国的地位明显提高。
(二)成都市区生活垃圾现状
1、成都市区生活垃圾现状
表1成都市区生活垃圾产生量现状
表2成都市区生活垃圾物理成份现状
表3成都区生活垃圾含水率现状
表4 2004年1-6月份成都区生活垃圾热值现状
2、影响成都市区生活垃圾产生量增长和成份的变化的主要因素及变化特点
成都市区生活垃圾主要是居民生活垃圾、街道保洁垃圾和社会垃圾3部份组成。居民生活垃圾主要是易腐有机物、塑料、纸张等构成,其组份受时间及季节的影响较大;街道保洁垃圾所含易腐物较少,泥沙、枯枝落叶、包装物品等较多;社会垃圾主要指由机关、企事业单位产生的垃圾,其组成大部分都是以包装物为主,其它成份相对较少。因此影响的主要因素及变化特点如下:①从表1表明垃圾产量在逐年增加,其增长率基本维持在1.5%左右,而成都市区这几年的人口年平均自然增长率为2.2‰左右,因此人口的增长导致了成都区的生活垃圾产量也随之的增加。②造成物理成份变化的主要原因与地区的经济发展现状、燃料结构、居民的生活水平及生活质量等因素密切相关。成都市属于内地开放城市,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很快,人民的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因而生活垃圾的产生量和成份也就发生了变化。从上面的表2中可以看出,成都市区生活垃圾中无机成份逐年下降,主要是由于成都市区的燃气户增加,燃煤户减少所致,到2002年底成都市区的气化普及率达到了64.80%。2002年,成都市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为7,095,076万元,居民的平均消费支出为6874.17元/年,这些数据都说明了成都市区生活垃圾增加的一个内在因素。在整个成份中植物还占有相当大部分的比例,减缓的趋势很慢,这主要是由于在管理上还没有很好的推行净菜进入成都市场。包装物类的纸类、塑料等有一定回收价值的成份明显上升。③生活垃圾中的含水率会直接影响垃圾燃烧或热解的效率及其产物,增加了一定的处理难度。表3表明成都市区生活垃圾的含水率有增加的趋势,其中2000年约为60.11%。2004年1-6月度统计(表4)表明,含水率的高低直接影响垃圾热值的高低,含水率越高(如5月)热值越低。④垃圾热值的高低取决于构成垃圾的各种废物的性质及其所占的比例。其中轻质可燃组份(主要包括纸类、纺织物、塑料及植物)含量的多少具有决定性影响。成都市区生活垃圾中轻质可燃组份含量明显很高,近7年的年平均含量约为74.9%,受其影响,垃圾热值也会上升。
(三)成都市区生活垃圾处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成都市区生活垃圾收集方式现状
成都市环卫部门应用了多种垃圾收集方式,主要还是实行袋装化收集和技术含量比较高的压缩收集,其余实行垃圾桶(箱)收集。即居民将生活垃圾装袋后投放到垃圾箱内或直接倒于垃圾箱中,由人力车运送到垃圾中转房或垃圾压缩房进行压缩,再通过机动车运送到垃圾处理场处理。
伟明环保这两天好事双至。8月7日,伟明环保发布重大项目中标情况的公告。公告显示,伟明环保作为牵头方和合体为嘉禾生活垃圾焚烧...
[详细]
2019-08-08
中国环卫科技网